创造性思维十一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积极思维,谨慎求证

第四个阶段:验证期

在创造性思维中,验证或修订是最后一个阶段。华莱士在描述完准备期、酝酿期、阐明期之后写道:“我应该把验证期加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加利宣称:“在灵感期创作的艺术作品并非十全十美,还必须经过批判和修订。”拉帕雷德也同样认为,理智行为的最后一步通常非验证莫属。

莫扎特曾这样描述思考过程,在酝酿期,他会在想象中感受自己创作的乐曲在整体上听起来如何,在此期间,乐曲各部分的细节会在验证这一阶段中得到补充和完善。在哈丁看来:“在艺术创作中,灵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源泉般的核心,其他的艺术主体会从中不断地衍生。”卢扎托认为,个人在做事的最后阶段都需要验证一下。邓克曾断言,在推理过程的最后阶段,常需要判断推理结果有没有实现或执行的价值,当时,他引用了验证期和修订期。一般而言,思考出的解决方案只有被一些情况(某人存储的个人经验)验证后才会被最终定下来。同样,奥格登也指出,在推理的最后阶段,个人会依据一个严格的法则从心理上判断自己的推理结果到底可不可行。

验证一个好想法需要大量的工作和付出

修订工作可能会让你感到轻而易举或备尝艰辛。里斯曾说:“对作品细节的完善是艺术家个人的事,他必须发现……煞费苦心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习惯。艺术家会比其他人更加看重这一阶段的创作活动。他们常会在这个过程中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她引用了罗伯特·舒曼[43]的事例:“他那么小心翼翼地思索着自己的作品。与此同时,他也指出,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我确信理论研究确实对我很有益处,以前我会在冲动中写下所有想到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会跟随思维的步伐。同时,有时我在工作中会暂时停一停,看看我周围的一切。’”

验证或修订也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普雷斯科特曾写道:“首先,我们在突然之间获得灵感,之后便是艰苦异常的创作……突然间冒出的诗性想象或画面,在之前一定经过了多次的不经意的研究和思考。”

在庞加莱看来,验证“灵感”为我们带来的那个想法十分必要。在思考数学难题时,我们会在顿悟之中获得解题之法,但它必须得到验证。“我们在潜意识中获得灵感,之后,我们会在灵感的启发下获得一个计算方法的出发点。通常灵感过后,在理性思维那个阶段,完整的计算过程必须清晰而明了。在之后的验证中,那些计算规则既严格又复杂,要求我们注意原则、集中注意力、坚持不懈,同时要有总结的意识。”

验证需要坚持艺术或科学的标准

我们在阐明期得到了那个新思想,为了使其符合艺术或科学的标准,使用特殊的规则和技术验证或修订它就十分必要。根据沃拉斯的看法,在数学思维的这一阶段,那个新思想的正确性和简化后的具体形式都需要验证。验证“类似于第一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它通常在理性意识之下进行。人们弄清了一系列相同的数学和逻辑规则,通过有意识的努力去控制验证过程,如控制准备阶段一样。关于这一测试的说明,科林斯写道:“想象中的画面形成后,我就去逛逛商店。”

在最后阶段,要对新思想进行验证、细化加工或价值评估。在顿悟之时出现的夸张想法要回归现实并接受现实的检验,正如哈钦森所说:“没有经过这个阶段,洞察力就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其社会价值。”验证或细化阶段有系统化的特点,这个阶段“要做的是平凡而费力的工作”。“在验证那些新想法时,我们的责任心要求我们持有批判态度。”这里有“一些程序规则和特殊的技巧需要用到,要关注材料、媒介及实际的生产设备……将顿悟带给我们的思想性贡献转换为某种形式的目标或现实……因为这项工作需要大量的脑力劳动,所以最后阶段常会受阻于此”。新思想给我们带来的计划时常会前途未卜。细化阶段十分微妙,在某种意义上和顿悟一样,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心理现象。哈钦森认为,之所以会对新思想进行细化完善,是因为批判态度是人之本性,而其他的次要见解也需要审视,此外,让个人顿悟的造物主的批判能力十分有限,消极的批判标准却占着积极的主导地位。某个工作快要完成时,某些批判会对思维过程本身产生影响,使其在批判和创造之间不断地改变着兴趣方向。批判思维“将其力量蕴藏在感知中,或隐或现,对新思想的实际发展过程和那些标准进行对比,它必须满足……当需要删减的那部分细化工作已经完成,再破坏新作品就需要极大的心灵力量。此外,创造性的行为也需要耗费巨大的精神力量”。“艺术和科学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类的苦难史,接受艰难困苦是成功的代价……细化工作是为了使其成熟;这是为了使其严谨、严格和深刻。”

验证期需要多久

验证或修订期可能仅仅持续一时半刻,也可能持续几个月到几年不等。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难题或艺术作品的性质和难度,以及其他的一些因素。里博认为:“有一种理论认为,灵感总是会突然出现,接下来便是或快或慢的执行期。这种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谬误。与此相反,观察让我们知道,个人气质和工作内容都会影响个人发挥创造性思维。”里博指出了创造性思维的两个过程:在完整的过程中,最后的阶段是验证期或应用期;在简化的过程中,最后的阶段是建设期或发展期。这两个过程只是表面不同,实质并无差异。在两个不同的过程中,第三个阶段或长或短,因为主要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在哈钦森看来:“细化工作或许就是多年的埋头苦干,成就天才需要90%的辛勤汗水。”

创新的四个阶段可能会部分重叠

我们在前面的几讲中讨论过的四个阶段有可能会重叠。酝酿期可能出现在准备期,同时,修订期可能出现在阐明期。哈钦森曾提到一点,他说:“顿悟出现之后,批判性的修饰行为可能会立刻出现,或者会出现一个二者并存的时期。”或者在灵感初步成形后,细化工作会稍微推迟一会儿。“事实上,面对一个新思想,个人要将自己的心态从创新转变为批判可能会有些难度,但时间会鼓励个人做到这一点。”新思想出现后,对于思考者而言,重新获得参考依据对批判来说十分必要。“批判性态度在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同保持创造性一样,想要保持批判性态度十分困难……一些关于新思想的次要见解会频繁出现,在这种形势下,如果灵感和次要见解不重合,那么把细化期当作灵感起源期的延伸十分恰当……由于创造性思维是动态的,故没有一个思想会一成不变。因为创造性和批判性分别依赖于主观和客观,在由主观到客观的世界关系中,个人的见解——正如心理学中已经声明的——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动摇……持续不断,尽管并无规律,但只要创造冲动不萎缩,变更便会作为规则而存在。”

酝酿期和准备期重叠并不常见。一个能引导出答案的想法可能会在开始时反复出现,然而,那个思考的人可能依然在不停地收集关于问题的信息。尽管阐明期不会持续太久,但是有时候,当艺术家或科学家正在为其艺术作品架构框架、为其科学难题寻求解答时,修订期就开始了。

在任何情况下,对创造性思维进行描述时要认清一个事实,即在处理一个复杂问题时,各个阶段的工作主题可能会不同。例如,在一项科学实验中,开发一些不同的方法从多方面去测试一个问题十分必要。因此,思考者可能已经进入了阐明期,同时也知道一种程序方法能测试这个难题的某一方面,然而此时,他可能依然挣扎在为测试这个难题的其他方面而准备的阶段。在处理某个问题的某个方面时,他可能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其他方面。在艺术领域,一个人正在创作一首史诗时,在准备期、酝酿期、阐明期这几个阶段,诗人可能已经获得了关于那首诗的总体方案。一首长诗可能是由一首首短诗组合而成的,那么,其中的一节可能在准备阶段就已经完成,而另一节可能在最后的修订阶段才完成。

在解决一个复杂问题的时候,对于一种典型的创造性思维而言,各个阶段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如果这个难题十分棘手,这种现象就很容易发生。复杂问题本身可能是由一些较小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其中每一个都很难引导出创造性思维。

总结

创造性思维的最后阶段是验证期或修订期。在阐明期出现的核心思想或结构在此阶段获得验证或修订。在创作一首诗歌时,作者在此阶段逐句修订自己在阐明期写下的作品:在细节上进行补充、完善,或者删除一些冗余成分。在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时,科学家可能会使用一些统计方法或者实验设备去验证自己在阐明期得出的结论。对自己已经勾勒好的图片,艺术家可能会在颜色和线条上进行一些增补或清理。音乐家可能会在合适的音乐器材上演奏自己创作的乐曲,然后看看哪些旋律和乐调还需要修改。为了符合艺术和科学固有的标准,在阐明期获得的思想必须得到特殊规则或技术的修正。修订工作有时轻而易举,有时艰难异常。根据所面对问题的性质和难度,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长,可能是几分钟、数月甚至数年。这四个阶段可能会重叠,正如酝酿期会出现在准备阶段,修订期可能会开始于阐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