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孤儿·爱心·社会
爱
是呼吸的氧气
是生命的源泉
爱的奉献
据民政部初步统计,中国大陆有10万名孤儿,其中在孤儿院的约2万,今年是国际家庭年,中国大陆救孤助孤活动不断发展。
民政部1993年10月23日提出了“助孤计划”以后,江泽民总书记为此题词为“全社会都来关心孤儿的成长”。投一“救孤助孤”之石,爱的波澜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4月20日,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外孙翟芸台先生不远千里来大陆,向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无偿捐赠价值1.5万元的食品。朝阳区一名小学二年级学生把200元压岁钱送来了。
5月17日,在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外宾接待室,坐着一位着装朴素,手里抱着个四五岁的孩子,满脸挂着汗珠的中年妇女——万萍。她小心翼翼从一个发灰的皮夹里拿出丰台云岗几居士,省吃俭用积累下来的1200元钱交给了赵淑英主任。她还准备收养一名孤儿,要为孤儿抚平那块“孤”的疤痕。
这是爱的连接,更有爱的延续。
马来西亚成功集团执行总裁陈志远先生宣布,在中国大陆抚养100名孤儿,负责他们生活、学习到18岁,并先期捐款10万元人民币。香港杰出青年协会主席郁德芬女士为“救孤计划”捐款1万港币。香港昌威集团总裁邹锡昌先生捐款20万元港币。香港金宝时计集团董事长李秀恒捐港币5万元及价值80万港币的钻石手表。香港国际世界宣明会每年提供500万港币作为8000名孤儿每年的学习费用,直至他们成人。
一件件物品,一张张钞票,凝聚了多少炎黄儿女的爱,收下这颗赤诚的心,将她转赠给孤儿们,给他们找回失去的“母爱和父爱”,为他们营建一个温暖的家。
爱的抚育
1993年9月,中国第一家民办慈善福利机构——中华绿茵儿童村在湖北成立了。它为我国解决孤儿问题开创了一条新路子,那就是用一个个完整的家庭来抚养孤儿。
胡曼莉女士是儿童村的创始人,她先后收养了20多名孤儿,其中最大的未满14岁,最小的来到这个世界才4天,现在这些孩子都有了自己温暖的“家”了。
1989年5月14日,胡曼莉把一对姐妹孤儿接到自己家中,从此,一个美满幸福的三口之家成了五口之家。1990年8月底,她又同丈夫林必群一道,把4个孤儿从还收养了3个孤寡老人的朱大全家接了过来。从此,她成了7个孩子的母亲。她双肩同挑,一要让孤儿丰衣足食,长大成人,一要言传身教让他们成才。胡曼莉家的孤儿数在逐个增多,最后竟达17个了。她想出了个“征母启事”的办法,而后,100多对夫妻蜂拥而至,最后精益求精,留下了九个家庭。
中华绿茵儿童村的建立是个创举,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育才是个罕迹。
在海淀区走读大学的校园里,有个从“孤儿院里走出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妈妈”是赵淑英。22年来,赵淑英看着他一点一点长大。
孤儿有一颗易碎但坚强的心,只要社会各界用爱的粘膜将“孤心”粘紧,它也将会变得既坚又固了。
爱的回音
去年杭州两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因孤儿院里经费窘困,失去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
消息传出,前来捐款和认养孤儿的市民络绎不绝。杭州市上城区残联副主席率先认养了一个。来杭州投资办公司的台胞蔡志先生及太太张艳萍商定将捐款认养5个孤儿。一个月里共有7800余市民和数十家企业为孤儿捐款,总金额达83万余元。认养孤儿达50余人次。
孤儿被认养走了,孩子们有了新的家庭,得到了新的母爱和父爱。这是从杭州返来的回音。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是首都唯一的儿童福利事业单位,收养了650名孤儿,其中智肢双残的占95%。然而,在这个大家庭中却有小、中、大学生30多名,学前班的10多名。
爱的种子洒遍神州大地,种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春之爱花已开,只要人人献上一朵,祖国孤儿的世界里也将五彩斑斓。
(原载《中国人口报》1994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