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第2版)](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12/24274912/b_24274912.jpg)
第三章 地球的结构与组成
3.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也是逐渐提高的,古人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对地球的认识比较肤浅。我国先民从北斗七星常年绕北极星旋转的关系和一望无际的大地,就得出了“天圆地方”的概念。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曾提出了地球为一圆盘的设想,公元前55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地球是圆球形的概念。到了17~18世纪,人们开始使用较为精确的三角测量法,终于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球体。虽然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但这些地形的变化对于地球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从人造卫星获得的地球照片可以看出,地球的边缘是近似光滑的(图3-1)。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E0E6F/13173362703960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8_0001.jpg?sign=1738854431-hSTOY37jXuqhKTQUxkHXksoYeZj0SFgy-0-8f2ac040b606fc03c106aaaea13e490b)
图3-1 人造卫星获得的地球照片
由于地球存在自转,且自转速度较大,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使地球的物质发生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运动,使地球近似于旋转椭球体,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略大(表3-1)。
表3-1 地球的基本数据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E0E6F/13173362703960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8_0002.jpg?sign=1738854431-vlHp6UWGs4eNzcI2XfHHwQmEqNEBUYDz-0-4fc43aacd651000b678d9c1be95ff67f)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的概念只是初步接近地球形状的事实,由于地球在自转和公转中还会受到各种力的影响,地球的表面形态是非常复杂的。地球体是最接近于现代地球形状的一个概念。假设在风平浪静的大洋水域,大洋水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形成一个稳定的表面,这个表面与重力的指向垂直,且重力处处相等,即重力位表面。如果把这一假想的表面延伸到大陆下面,则构成了一个全球封闭的近似球面,这就是地球体的表面。换言之,地球体是与大洋水面相一致的重力位表面。地球体的形态看起来像个鸭梨,根据人造卫星的资料分析,地球南极与标准旋转椭球体相比约缩进30m,北极则凸出约10m(图3-2)。地球体的形态和地球固体表面的形态有比较大的差别(图3-3),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E0E6F/13173362703960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9_0001.jpg?sign=1738854431-AspM0PKg2rB2B1PjXHkdgWZM1QIH16lg-0-35c010504e6d1522d77e3ac8e0355699)
图3-2 地球体形态示意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E0E6F/13173362703960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9_0002.jpg?sign=1738854431-lfXBNasSadXl50HIvLZhNk3Ba8q7YgHO-0-5cf9d4fb8963eef8f352daae55a83f70)
图3-3 将固体表面高差扩大5倍的地球形态
地球的表面形态高差变化很大(图3-4),基本上可以分为陆地与海洋两大部分。大陆约占地球表面的29.2%,平均高度为0.86千米,最高点为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大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0.8%,平均深度为3.9千米,最深点在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11034米(图3-5)。如果将地球表面抹平,则地球表面将位于海平面以下2.44千米的深度。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E0E6F/13173362703960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39_0003.jpg?sign=1738854431-khnBfgB1gxt9EXSeXdBy7KtROlrT8lhp-0-ae884911cb83c7be02d00e1443efc216)
图3-4 横切喜马拉雅山的东半球剖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E0E6F/131733627039604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0_0001.jpg?sign=1738854431-WByjDNEdtPXzf10Gq2DhUaDG1lSmiTNY-0-297b55daec13ba56e4f2ffd1ba8bb1c5)
图3-5 地球表面各高程累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