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美僮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9章 长沙营的训练

至大明崇祯十七年二月份时,各处的战事基本结束了。

不是因为安国军战力强横,对敌一鼓而下,而是此时李安国的后营在瑞昌一带大破左良玉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湘西、广西、广东一带。

所以,当贺云龙带着大军抵达武冈州城下时,城里已经是一座空城了,刘承胤将州城劫掠一空后便退回了靖州。

对曹志建关门打狗的策略倒是顺利实施了,徐勇派了一千五百刀盾兵紧紧守住龙虎关唯一一条下山的道路,而花小山带着一千山地营从关后的悬崖峭壁攀援而上,于半夜时分突然突入关城,到处放火,曹志建部大乱,慌不择道下山突围,不过在山口又遇到刀盾兵的阻击。

最终曹志建只带着少数人马逃走了,李安国念念不忘的惠延年倒是延续了他忠勇的本色,在突围中断后,力竭而亡。

李安国原本想俘获陈友龙后让他替代花小山山地营总管的角色,而让花小山专司对内、对外侦查,没想到事不如愿,最后干脆让花小山再招兵两千,全部从湖南东西两边的大山上招募。

“不见得就不如陈友龙的镇竿兵”

这话当然不能对花小山说,不过还是从花小山的山地营里拣拔出三百人,由最近提出来要投笔从戎的蒲圻知县燕厥中率领,专司内外情报打探,干的活计就不足为外人道了,而花小山则专司带领山地营。

燕厥中,今年二十五岁,相貌普普通通,出身与汤志差不多,原本为兴国州某大户人家的书童,不过与汤志不同的是,此人最终考上了秀才,大西军进入武昌府后他与谢凤洲、周综文等人一起主动投靠了张献忠,后被任命为蒲圻知县。

后营大破左良玉后,燕厥中便起了从军的念头,李安国考察一番后,发现此人既是读书人,又会使得剑、拉得弓,还会骑马,为人又玲珑剔透,便让他进入花小山的山地营做监军。

这三百人在原山地营中武勇不算是最好的,不过都是反应敏捷之辈,正适合干打探的差事,这三百人就长驻楚王府,与靳统武那三百骑一样,兼着李安国亲卫的角色。

另一股敌军,攸县燕子窝的黄朝先倒是颇费了杨天星的一番手脚,湖南地界叫燕子窝的地方不知凡几,不过以黄朝先盘踞的地方最为险峻,最后还是李安国听说后调了两门佛朗机,费了很大的功夫搬上山轰开寨门才一举破之,黄朝先也死于此役。

对于长沙营的招募,李安国最终又改变了主意。

他在长沙竖起大旗,最后只招募了八千人,其中有两千人个个身高体壮,标准与在麻城、武昌时大不相同。

此时的南方人士,普遍身高不足,这两千人几乎是从全湖南中挑选出来的,一省之地只有这两千人,其中还有一些人还是李安国从其他营头新募之兵中抽调上来的。

另外六千人却是按照正常标准挑选的,分别编制为刀盾兵、火铳兵。

加上原本的三千长枪兵、从武昌府分过来的一千五百骑兵,新的长沙营一共才一万两千五百人,在长沙府的周文江、花小山、靳统武等人都劝他按照中营的标准招满人马,不过被李安国拒绝了。

李安国费尽心血招募这两千人有何用意?

二月份的时候,李安国期盼的隧发铳终于研制成功了,其实这隧发铳与普通火绳枪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还有打火率不足的弊病,遇到大风、大雨、大雪的天气与火绳枪一样也不能用。

因为无论是火绳枪还是隧发铳,都有引药池,扣动扳机时,盖着引药池的盖子打开,燃着的火绳或燧石撞击产生的火星点燃引药池里的火药,引药又点燃枪管里的火药完成射击。

不过李安国还是力排众议,将隧发铳捣鼓出来了。

这时的火铳兵身上好像开了一个杂货铺,装铅弹的,装火药的,装引药的,装布条的,装火绳的,擦拭、降温用的水壶,加上备用的通条,琳琅满目一大堆,看似壮观,实则极不方便,定装纸壳弹的产生减少了一项,隧发铳的产生又减少了一项,最后李安国又取消了备用的通条,预想中最后的火铳兵身上就只有火铳、定装纸壳弹、引药、擦拭、降温用的布条四项,水壶与士兵饮用的合并。

研制出来的隧发铳长度与火绳枪差不多,都是三尺、八斤左右,装三钱的铅子、三钱火药,有效射程五十米左右。

如果是这样的隧发铳,打火率也不如火绳枪,李安国可不想大规模装备。

原本他还想建立一支野战用的炮兵部队,不过最终他还是打消了这个想法。此时的前膛红夷炮动辄上千斤,南方雨多,水网纵横,加上道路条件、车轮条件,想拉着这样重的东西进行野战实在不太合适。

如果打造轻一些的红夷炮,由于射程问题,还不如佛朗机炮——虽然佛朗机炮的漏气问题很严重,不过至少佛朗机炮在内河的船上用比红夷炮强许多——至少是后装的不是?

红夷炮是前装的,发射一次后你还要拉进来装填,装填好后再推出去,如果是海上那样八百料以上的大船还可以,船面有足够的宽度和作业空间,内河上的船只就不行了。

没有炮兵,想要压制再过一年时间即将到来的满清重甲部队就不行了,彼等突前的巴牙喇兵,都是几层铠甲,手持虎牙枪、重斧、大刀这样的重武器,普通火绳枪或隧发铳根本无法压制。

想来想去,李安国最终决定研制“加强版”的隧发铳用于野战。

此类隧发铳又分为三类:

第一类长度仍为三尺,不过铳管加厚,口径加宽,重十二斤,装五钱铅子,五钱火药,有效射程九十米,六十米可击穿重甲。

第二类长四尺,重十五斤,装八钱铅子,九钱火药,有效射程一百二十米,八十米可击穿重甲。

第三类长五尺,重二十斤,装一两铅子,一两二钱火药,有效射程一百五十米,百米左右可击穿重甲。

如此以来,在六十米到一百米的范围,安国军的打击范围便可以有效覆盖满清的重甲部队了,有长枪兵的遮护,估计骑兵也不在话下。

不过这都是李安国自己的设想,奚鼎铉他们能否研制出来,或者研制出来后能否达到他设想的三层覆盖效果,就是后话了。

不过李安国却是信心满满,普通隧发铳已经研制出来了,他要的无非是铳管加长、加厚而已,应该问题不大,至于射程问题,只能在试制中慢慢修整了。

他还有一个信心来源,那便是冶铁技术的改进。

来到湖南后,李安国将自己记忆中的“炼焦法”和“灌钢法”都教给了奚鼎铉,最后奚鼎铉采用了灌钢法,与普通冶炼技术相比,多了一道工序(将新出的炉水淋到已经炼出的粗铁上,再反复锻打,这是如今大明钢铁名牌“苏钢”的不传之技),钢铁质量大为提高。

这么重、这么长的火铳,自然要挑选身高体重的士兵来操练,力气还好说,如果你只有一米六、一米五高,面对五尺的火铳,快速装填就是一个问题。

所以李安国新招募的那两千人的身高普遍在一米七以上,招进来后,除了普通的长跑、队列训练,还特别加强了举石锁、在普通火绳枪下吊着几块石头进行瞄准练习,为将来即将入列的重型隧发铳打下基础。

另外三千火铳兵装备全部列装普通隧发铳。

三千长枪兵中,李安国也特别拣拔了三百力气大的。

普通的长枪长一丈,重四五斤,这三百人的长枪枪杆是由湖南山上特有的硬木制成的,加上加长的枪头,长一丈二尺,重十斤,李安国计划让这些人专门联系重枪,一方面可以作为长枪营的“锐卒”,冲锋陷阵,另外也可以在前排对付骑兵。

另外三千刀盾兵李安国扔给靳统武训练,这三千长枪兵、两千火铳兵、一千五百骑兵他亲自训练。

说到骑兵,李安国这一千五百人除了李定国给的三百骑以外,另外一千两百骑全部是刚学会骑马的弓箭手,李安国给他们全部配备齐腰甲、骑枪、马刀、弓箭,不过想要这些人在短时间里学会骑战是不可能的。

此时李安国又使出了自己的“标准化”大计。

骑兵冲锋时,李安国没有使用西营惯常的散阵(西营的骑兵弓马娴熟,又有一定马战技巧,用散阵正合适),而是像步军那样排成整整齐齐的队形,每人夹着骑枪冲锋,骑枪对准的也不是骑兵,而是马匹。

江南地带马匹稀少,死一匹便少一匹,用区区一杆骑枪换一匹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划算,何况马匹受伤或死亡后,马上的骑兵也不可能幸免,多半会死于马蹄之下。

对付步兵则用马刀,骑兵高速冲刺中刀倒提着马刀,利用马匹的速度带来的能量顺势收割步军也是不习马战的新兵很好的选择。

久而久之,新兵作战几次后,李安国再将自己骑战的心得传授给他们就事半功倍了,在此之前利用阵型、机械的训练反而更好、成军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