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学习,妈妈怎么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零散时间做什么

通常那些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孩子,常常也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去,就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在别人玩的时候,自己该多补习一下基础或者多做一些教辅材料上的习题。于是他们想着如何挤时间学习——压缩休息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娱乐的时间,等等。然而,当他们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的时候,却突然发现自己依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好。

针对上述现象,该如何解决呢?

以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的葛冰同学在利用时间方面非常有经验,而他利用时间的秘诀就是利用好那些不起眼的零散时间。他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刚上初一的时候,我曾强迫自己把一天的时间都用来复习功课,然后,一直埋头苦读,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了,尤其是下午的学习,几乎没有学到任何知识。后来,我试着把要学习的知识写到纸条上,用零散的时间随时记一记,结果还真记住了。此外,我发现大块时间的学习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学习效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利用零散时间学习却能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效果极佳。所以,在学习上永远不要熬时间,不要折磨自己。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如果觉得时间很紧张或者不够用,不妨多利用零散时间来分散学习。这就像军事上可以集中突击也可以分散包围敌军一样,都可以占领知识的堡垒。”

或许,很多孩子都认为那些零散的时间没什么用处,其实这些时间看似短暂,但集腋成裘,汇合在一起就会大有所为。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假设孩子每天比别人多利用了30分钟,那么一周下来就是210分钟,一个月就是900分钟,一年就是10950分钟,也就是182.5个小时,按孩子每天不间断学习10个小时计算,就是整整半个多月的时间。所以,家长不妨按照下述方式教孩子利用这些不起眼的零散时间,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1.处理学习中的杂事

用零星的时间来削铅笔、收拾书桌、整理学习资料,按第二天上课的课程,有次序地整理教科书、笔记本等。

2.读短文或报刊

可以指导孩子利用零散时间阅读一些短文或自己感兴趣的报刊等,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开拓知识面。

3.背诵诗词,记忆地名、年代和英语单词等

由于学习的内容和性质不同,整体时间和零星时间的用法也不同。一门较系统的、难度较大的学科,需要整体时间,而有些简单、零散的内容,诸如背诵诗词、记忆地名、年代和英文单词等,就应该多利用零星时间。

4.讨论、求师

学习中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自己积累的错题,利用零星时间去和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也是充分节约时间的好办法。

5.整理资料

学习总是离不开资料,例如书籍、剪报、期刊、学习摘录卡等。会学习的孩子善于利用零星时间整理资料,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条理。

6.记忆习题、公式

指导孩子将课本习题以及公式写到小纸条上,利用零散时间看一看,不失为一种利用时间的好方式。

7.反思学习

家长指导孩子每天利用几分钟的零散时间反思自己在学习上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才能持续地改进,尤其是在一些重要考试之后,还要重点反思一下哪些科目要列入补弱的行列。

8.总结

总结一下当天完成了什么任务,学到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困惑没有解决,并反思一下当天在学习活动中的得与失。

时间统计法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是苏联的昆虫学专家、哲学家和数学家。他一生发表过70多部学术著作,内容涉及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等。此外,他还写了著有12500张打字稿的论文,内容涵盖昆虫学、哲学、植保、农业遗传学等。除此之外,他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单以作家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他惜时如金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他发明了一种“时间统计法”来保证时间的利用率。举例来说,他通过记录每个事件的时间花费,从而对一天的时间进行分析和总结: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

《乌里杨诺斯克真理报》——10分。

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在他的日记中,他详细记录了工作、休息、阅读等各项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而且具体到几小时几分钟,每月总结,每年总结。56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记录。直到他去世,都未曾间断过。

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可取之处在于,他记录的是真正的工作时间和阅读时间,而非一般概念上的毛时间。比如,有人说“我要拿一小时的时间去阅读”,可真正用于阅读的时间可能只有半个小时,其他时间都在聊天或者发呆中浪费了,而柳比歇夫的阅读时间是真正用在阅读上的时间。通过这样的记录方式,他能明白自己花在阅读或者工作上的时间到底有多少,从而反思时间利用的不合理之处,因此,他的实际工作和阅读的时间就比一般人多得多。

正是通过这样的“时间统计”,柳比歇夫赢得了比其他人多一倍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