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忠于自己的岗位
有担当、敢于负责,并且忠于自己的职业、忠于自己的岗位的人永远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很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家在被问到“员工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时,他们无一例外地说出“忠诚”二字,比尔·盖茨更是把忠诚列为员工必须具备的美德的首位。而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那些敬业的人之所以被诗人赞美为“翠竹”,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敬业精神。
2014年4月8日到4月13日,客户杨波等一行人去深圳考察华为的新媒体展馆。陪同他们考察的是华为公司辽宁代表处的客户经理李玉,李玉与客户一见面就说:“到了华为,希望各位多提意见。”
一下飞机,微微的海风夹杂着绿树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一路奔忙的疲劳感瞬间被吹散。杨波注意到,丰田商务车旁的司机一身职业装,打开车门说:“欢迎到华为来,请小心上车。”司机姜师傅是深圳本地人,在华为工作了17年。他总是将车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在参观的过程中,杨波发现,每当上下车时,姜师傅都先把车门拉开,并面带微笑地说:“领导请上车,小心碰头。”路上,他不失时机地向杨波等人介绍华为人的工作和生活。每到一个地方参观,姜师傅都会提示大家到达的地点;每次吃饭,他都快速吃完,回到车上等候。华为司机规范明确要求司机着职业装,仪表整洁,车内要干净、空气清新。接待何客户时,要早早打开车门,一手扶车门,一手扶车顶上沿,说:“您好!请当心。”他们不开快车,不猛踩刹车和油门,车速平稳,情绪平和。
一路参观下来,杨波觉得华为司机的职业素养非常高,并且对公司有极强的归属感,这让前来参观的一行人对华为的管理、文化感到钦佩。杨波认为,司机师傅们是华为精神的最佳宣传者和传播者。
华为的司机姜师傅出色的服务意识赢得了客户对华为的好感。虽然只是一名司机,但他能够忠于岗位,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对客户的忠诚,让华为人得到客户的尊重,华为公司也得以在客户心中留下较好的印象,让客户愿意跟他们做朋友,并继续合作下去。可见,忠于职守给企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完成一份工作,还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李秋丽1999年入职华为,成为华为全球支付中心的一名员工。十余年来,累计处理103.6万单,连续12年支付零差错。
2016年,李秋丽被公司评选为“支付工匠”。有人曾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回答说:“我们做的事也许很普通,但如果能够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分内事,我想这不仅是对公司的一个交代,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个慰藉。”在她刚入职华为时,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而一个月内连续出了两笔重大差错。然而,主管并没有批评她,而是给她指出问题所在。这让李秋丽意识到自己眼高手低,只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任务匆匆完成,而不是作为自己的事业去用心追求。她感到很自责,也感谢主管的宽容。从那以后,她告诫自己,要干一行,爱一行,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先把简单的事做好。每次支付前,她都会在付款凭证中圈出应核对的收付款关键信息,填写票据后再逐项检查一遍。利用闲暇时间,她会提前把付款要用到的合同、报关单、进账单等资料整理好,避免遇到紧急付款时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2011年,李秋丽被安排到付款权签岗位,这是资金流出公司的最后一道关口。稍有差池,公司的钱就“溜”走了。压力很大,但她动力更大。她决心要做就做到最好。几十枚印章,颜色不一,材质不同,形状各异。当时没有人知道印章怎么用,只能靠她自己了。于是她上网去咨询、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盖章看上去很简单,其实大有讲究。翻看了数天资料后,她开始练习盖章。但实践中发现,各类票据的盖章要求不尽相同。她把所有的要求默记于心,并完成盖章。在她看来,盖章不仅是个技术活,更考验人的意志力和反应力。付款高峰时期,她每天要盖章2000~3000个,基本每15秒钟就要盖一个章。如果好高骛远或是厌烦不已,肯定会错误百出。盖完章之后,她都会再复核一次,确保无差错。那些在流程上不属于她责任的单据,若是发现问题,她也会去追溯。正是她这种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地把手边的事做好的态度和行为,曾为公司挽回了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李秋丽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多年来始终如一地把工作做好,用她的话说,就是严格地遵从流程,并将高度的敬业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这也印证了《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清崎先生说过的那句话:“既对企业忠诚,又对业绩保持敏感的员工,就是一个公司最大的财富。”
回顾华为公司的发展史,它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完成从一个小企业到国际大企业的飞跃,得力于一批又一批忠于职守的华为人。对待工作,他们总是抱着“人在阵地在”的决心,直到完成任务为止。他们的敬业精神给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也让华为公司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车栋(化名)是华为驻海外某地区的区域经理,主要负责该区域的站点整改与验收工作。工作还没开展多久,麻烦就来了:在整改期间,该区域大规模暴发了恐怖的埃博拉病毒,而车栋所在的站点正好分布在疫区。国际卫生组织紧急通知车栋的项目组和客户转移到安全的区域。车栋很犹豫,因为一旦转移,就要重新调整交付计划,也就意味着年底实现目标的计划要泡汤了。最后,车栋做了一个很冒险的决定,他说服客户,坚持待在原地继续进行整改和验收工作。
那时候,车栋所在的地区已经严重缺水,卫生条件也极差,就连基本的电力供应都跟不上。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车栋和他的兄弟们根本吃不上新鲜蔬菜,只能拿FUFU(当地的一种食物)充饥。每个人的身体严重缺乏水分,皮肤干燥得都开裂了。但为了完成交付任务,大家互相鼓励,团结一致,每天都士气高涨。经过3个月不间断的整改和验收工作,该区域104个站点终于全部通过了PAC(预验收)。
同车栋一样,宋健平(化名)也是华为驻某国的区域经理。他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三国交界,那里长期盘踞着军队,而且战乱不断。有一次,正当项目组的兄弟们紧张施工的时候,宋健平突然接到电话,说军队已攻入市区,要他带领兄弟们撤离到安全地带。宋健平立马组织项目组兄弟撤离到邻近的卢旺达。不过,人撤离了,站点的物料怎么安置?宋健平因为担心物料丢失,几天后又悄悄返回了站点清点物料。当他发现物料损失并不严重,不会影响工期后,才安心地回到了卢旺达。
在华为,这样的员工还有很多,他们是千千万万坚守在阵地上的华为人的代表。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忠于职守不仅是一种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更要求员工敢于承担责任,拥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华为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还能有“人在阵地在”的决心,这充分证明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业精神,他们是华为公司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