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综合实验(一) 天然水中K、Na、Ca、Mg、Fe、Mn的连续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一、原理

水样中金属离子被原子化后,此基态原子吸收来自同种金属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出的共振线(如铜,324nm;铅,283.3nm等)吸收共振线的量与样品中该元素含量成正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测量被吸收后的谱线强度,与标准系列比较进行定量。

二、试剂

①铁标准贮备溶液:称取1.4297氧化铁(优级纯Fe2O3),加入10mL硝酸溶液(1+1),小火加热并滴加浓盐酸助溶,至完全溶解后加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含铁为1.00mg/mL。

②锰标准贮备溶液:称取1.2912g氧化锰(优级纯,MnO),加硝酸溶液(1+1)溶解后并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含锰为1.00mg/mL。

③钾标准贮备溶液:称取1.9067g在100℃烘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钾,溶于少量纯水中,加入硝酸溶液(1+1)10mL,再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含钾为1mg/mL。

④钠标准贮备溶液:称取25.421g在140℃烘至恒重的基准氯化钠,溶于少量纯水中,加入硝酸溶液(1+1)10mL,再用纯水定容至1000mL,此溶液含钠为10mg/mL。

⑤钾、钠混合标准溶液:取钾、钠标准贮备溶液,用纯水稀释至含钾、钠为0.05mg/mL。

⑥钙标准贮备溶液:称取在105℃烘干的碳酸钙(优级纯)1.2485g于100mL烧杯中,加入20mL水,然后慢慢加入盐酸(1+2)使其溶解,待溶完后,再加盐酸(1+2)5mL,煮沸赶去二氧化碳,转移至10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摇匀,此溶液含钙为0.50mg/mL。

⑦镁标准贮备溶液:称氯化镁1.9590溶于水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稀至刻度,摇匀。(用EDTA容量法标定)调整至含镁为0.05mg/mL。

⑧硝酸(优级纯):1+1。

⑨盐酸(优级纯):1+2。

⑩氯化镧溶液:称取80.2g氯化镧(LaCl3·7H2O)(优级纯)溶于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此溶液含镧为30mg/mL。

标准溶液:钾、钠、钙、镁、铁、锰标准溶液的配制见表2-4。

表2-4 标准溶液配制

三、分析步骤

1.仪器操作

①安装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对准灯的位置,固定分析线波长及狭缝。

②开启仪器电源及固定空心阴极灯电流,预热仪器10~20min,使光源稳定。

③调节燃烧器位置,开启空气。按仪器说明书规定调节至各该元素最高灵敏度的适当流量。

④开启乙炔气源阀,调节指定的流量值,并点燃火焰。

⑤将纯水喷入火焰中校正每分钟进样量为3~5mL,并将仪器调零。

⑥将各金属标准溶液喷入火焰,调节仪器的燃烧器位置、火焰高度等各种条件,直至获得最佳状态。

⑦完成以上调节,即可进行样品测定。测量完毕后应先关闭乙炔气阀熄火。

2.水样测定

①钾、钠、钙、镁、铁、锰各种标准溶液的曲线绘制方法见表2-5,测定操作参数见表2-6。

表2-5 不同浓度系列标准稀释液的配制方法

表2-6 测定操作参数

②将标准溶液和空白溶液依次间隔喷入火焰,测定吸光度,绘制曲线。

③将样品喷入火焰,测定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各待测金属元素的浓度。

四、结果计算

式中 c——水样中待测金属元素的浓度,mg/L;

c1——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金属元素的浓度,mg/L;

V1——标准系列用水稀释后的体积,mL;

V——原水样体积,mL。

五、附注

①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钙时,铍、铝、硅、钛、钒、锆的氧化物、磷酸盐、硫化物干扰测定,降低分析灵敏度,可以加入释放剂来消除干扰。本法选用氯化镧溶液为释放剂,以消除上述诸元素的干扰,共振线422.7nm,最佳浓度范围为0.00~20.00mg/L,检出限为0.003mg/L,火焰为氧化性火焰。

②钾、钠共振灵敏线分别为766.5nm、589.0nm,高含量钾、钠的测定可用次灵敏线404.5nm,330.2nm,二者均可用空气-乙炔火焰进行测定。

③在一般情况下共存元素干扰较小。但当大量钠存在时,钾的电离受到抑制,从而使钾的吸收强度增大,铁稍有干扰,磷酸盐产生较大的负干扰,添加一定量镧盐后可以消除。当测定钠时,盐酸和氯离子通常使钠的吸收强度降低。

六、思考题

①做实验前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应如何处理?

②在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