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发展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私营手工卷烟业的出现与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激烈变动的时期。云南地处西南边陲,与英缅、法越交界,英法殖民势力凭借各种不平等条约迫使云南门户洞开,于是各种外洋货物纷纷直接倾销云南内地,云南固有的传统经济遭受巨大冲击,“利权外溢”日趋严重。鉴于此,一些开明绅商便积极协力开办实业,意在“渐次挽回利权,以塞本国漏卮(国家利益外溢的漏洞)”。清末民初云南私营手工卷烟业就是在此背景之下产生的。卷烟是用各种配方将烟叶均匀混合,制成烟丝,以卷烟纸卷制而成的烟草制品。卷烟分为手工卷烟和机制卷烟(《云南省志·烟草志》,第185页)。本节论述的是手工卷烟。

一 晚清时期:宣统时期先后出现两家手工卷烟企业

最先出现的手工卷烟企业是“荣兴(一作‘鑫’)烟草公司”,“发起人蔡荣九(一作‘久’)等。营业种类:卷烟,开办年月:宣统元年(1909),资金:六千元”,公司地址:省城昆明。日本《支那省别全志》三卷,云南省第七编第一章第三节。转引自《昆明市志长编》卷七,第167页。“荣兴烟草公司”是云南历史上第一家手工卷烟企业,也是1889~1911年中国民族资本开办的30多家卷烟厂之一;刘杰主编《烟草史话》,第40~42页。虽然该公司后来的经营情况及其变化均不得而知,但它毕竟出现于清末,是云南省名副其实的首家手工卷烟企业。

宣统三年(1911)出现了云南省第二家手工卷烟企业“天森茂纸烟公司”。合伙者为李松茂、吴天宝、李寅生、李润之等。他们在呈报云南总商会的报告中,首先说明创办纸烟公司的原因,即“商等目击时艰,查外洋纸烟一种,滇省每岁流出金钱不下数十万元,漏卮诚大矣”,因此“惟有联结团体……造就纸烟……抵制外洋纸烟,渐次挽回利权,以塞本国漏卮”;接着说明该公司暂集股本五百圆(大龙元)为“优先股”,续集股本壹万圆为“普通股”;生产方面“拣选本地出产烟叶,仿外洋制法造就纸烟;并在其产品中,加入宽中利气之药,俾食者有益卫生,较之外洋纸烟含吗啡为害极烈,不啻霄壤之别”;卷烟工艺上“所有纸嘴纸匣,暂用土法制造,日后石印花板,出其装潢,比诸外洋尤臻美备”;公司“以松鹤为牌印”,研制了5个品牌的香烟,即“波寇香烟”、“肉桂香烟”、“玫瑰香烟”、“兰花香烟”和“金橘香烟”,均为500支一箱,其价格为大龙元贰元伍角不等。该报告通过省商务总会移送云南劝业道申请立案后,获准立案。天森茂纸烟公司获得了官方的认可。详见《云南商务总会有关天森茂纸烟公司禀》《云南劝业道为天森茂纸烟公司照会》,载《云南档案》增刊“云南档案史料”, 1998,第102、103页。按:昆明市工商联存《各项公司立案全卷》中有李松茂、刘澄齐、李寅生、李润之、吴大(天)宝,张崇礼等构股合办“六合兴旺公司”的合同,“其招牌定名为天森茂松牌印”,立合同的时间为宣统二年(详见《昆明市志长编》卷7,第166、167页),“六合兴旺公司”即为后来的“天森茂纸烟公司”。“天森茂纸烟公司”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它是云南出现于清末的第二家手工卷烟公司,其为股份制企业,有5个卷烟品牌,还在香烟中“加入宽中利气之药”以有益于卫生等,均已超过首家“荣兴烟草公司”。说明晚清时期,云南省手工卷烟企业虽然为数甚少,但已呈现出逐渐向前发展之势。

二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建立后,云南手工卷烟业迅速发展起来

民国9年(1920),大理人王世西集资开办“苍洱仁智烟草公司”,利用本省生产的晾晒烟作主要原料,以小型木机手工制作卷烟,生产50支听装的太阳、月亮、星宿等牌号的纸烟。

民国18年(1929),范任之在昆明珠玑街开办“天香烟厂”,生产手工卷烟(后来又生产机制卷烟),牌号有天香、维纳斯。

民国31年(1942),先后有丁寿臣、陶仲浩、刘银洲等人,分别在昆明宝善街、启文街和南强街开办烟厂或烟草公司,生产小加力克、白宫、双五等牌号的手工卷烟。

民国33年(1944),云南扩大种植烤烟,卷烟销量增大,于是相继有华汉章、米均裕、藏永年、邓蔚华、刘勉哉等人,在昆明开办开罗、大宝光、庐阳、精精、天成等烟厂,生产手工卷烟,牌号有牯岭、鹏飞、宝星、五羊、国光、大宝光、珍珠港、四季春、正大、司令等。

民国35年(1946),昆明又先后开办了礼华、宜万、华增、兴昌4家烟厂,生产心美、皇宫、三鹿、马鹿、金手等牌号的手工卷烟。与此同时,手工卷烟生产已由省城昆明向县城发展,烟厂由几家发展至数十家。如昭通的陈仕万、李可迁等人合股集资,在昭通县西门外办起了光明烟厂,取当地烤烟和晾晒烟为原料,购入辅料香精,生产光明、丰收牌号的手工卷烟;翌年(1947)又有李占益在昭通城内开办利民烟厂,制作云鹰、翠柳牌号手工卷烟。同期,玉溪县的手工卷烟发展更为突出,仅玉溪州城就有泰宝信、朱家塘、乔泌贤等10多家手工卷烟作坊。这些作坊,一般自购烟叶制丝,在烟丝中拌入由肉桂、蜂蜜、糖酒、甘草等配制的浸泡液,然后用小型木推子卷制。烟盒自印,每包20支或50支,多为摆摊设点自销,也有售予他人串街叫卖。产品有僧帽、大雁、金马等牌号。俱引自《云南省志·烟草志》第186、187页。

据《云南概览》六“建设·手工业”载:民国26年(1937),昆明市手工业中“黄叶烟卷烟业,共四十余家。资本总额四万余元(新滇币),工人七百余名。所用原料如草烟、川烟、香料等,均属国产,每年出品卷烟四万包,值国币四万八千元。此项物品,多销本市及省内各地,营业尚佳”。京滇公路周览筹备会云南分会编辑《云南概览》(建设), 1937,第79页。

又据《云南经济》载:民国30年(1941),昆明“有手工卷烟工厂九家,卷制川烟,资本总额约国币二万五千元,有工人五百四十余人。每年出品价值在国币十万元左右”张肖梅编《云南经济》第十五章第十节“烟草业”,第79页。

民国36年(1947)以后,随着云南机制卷烟有一定发展,加之沿海和内地卷烟逐渐输入云南,滇产手工卷烟日趋减少。迄于民国38年(1949),全省手工卷烟厂仅存14家。《云南年鉴》编辑部:《云南年鉴》(1986), 1987,第329页。1949年以后,云南手工卷烟已逐渐被机制卷烟所取代(见表1-3)。

表1-3 民国时期云南私营手工卷烟部分厂家一览

资料来源:《云南省志·烟草志》,第187、188页,“云南手工卷烟部分厂家一览表”。表1-3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