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诸子论水(图说中华水文化丛书)](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232/23371232/b_23371232.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孟子与水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25A19/11989112403062106/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46_0001.jpg?sign=1739293676-wPem0WZblGlBuZTH4K3xTLBx0k4IBhsz-0-50f418d7cdf56aaec63c50cdeb88b3cf)
孟子画像
孟子作为“亚圣”,尽管他不是孔子的门徒,只是私淑弟子,但“道阐尼山”,学说无疑根植于孔子之道。不过,孔孟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孟子远比孔子善辩。孔子提出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其实孔子一生也没少说话,一部《论语》就是他讲话精华部分的集成),但孟子却对先师的这句教诲没有入脑入心,他既敏于行,更善于言——他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一次拜读了孟子的“七篇遗矩”。抛开其内容不说,我发现,孟子的辩才真是举世无双,他口若悬河,雄辩滔滔,激情澎湃,犹如江河奔涌,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令人折服。大概是怕别人说他善辩,孟子还专门解释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滕文公下》)我哪儿是好辩啊,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如同孔孟之道一脉相承一样,孔孟的“爱水情结”也是一脉相承。或是受孔子的影响,或是孟子本人对生命之源的水怀有特别的感情,孟子对水的观察、思考和由水而感悟人生、阐发事理的程度毫不逊于孔子,他把儒家的“文化之水”推向了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