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选讲(精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管子”题解:管理你自己

首先对“管子”这两个字做一个题解,它和管仲这个人无关,只和中华文字有关,只和我们的文化精神有关。“管”呢,在这里不作为姓,作为一个动词理解,是“管理”;“子”呢,在春秋时代有尊称老师的意思;它还有一个语法上的功用,就是称呼“您”,可能我们稍微熟悉点儿古文的同仁会知道这种用法,就是对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比如说叫一位君子,可以简称为“子”。我们说“管子”管理的是谁呢?管理的就是我们在座的自己,所谓的秘密就是我们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好了,天下的事情就好了,这是说到极致。如果你自己没有管理好,按照孔子说的,“虽令不行”——你即使下命令也执行不下去;如果自己做好了,“不令而行”——你不需要下命令,你怎么样做,别人会跟着怎么样做。所以我们强调学习《管子》,开篇就要知道管理不是去管理别人,从根本上就是在心地上管理我们自己。

回顾:两年前讲座的纲要

我不是第一次接受学会的邀请来谈论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两年以前我们讲过一次“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我们看一下纲要,一共分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呢,我总结了这样的五句话:

(一)经济的中国理念(德本财末)

(二)管理的中国境界(自性合道)

(三)家庭的中国伦理(五行伦理)

(四)财富的中国内涵(德行物化)

(五)事业的中国发展(人品扩展)

大家注意括弧里面,每一个都是四个字。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如果括弧里面这个表达,你一看就可以说我完全知道你所要表达的,不光是所涉及的文献都能回忆起来,而且还能把理论跟世间的时事对应起来的话,那你现在就可以跟主办方说:我要回家了,因为他所讲的我全都知道。知“道”了以后,就是所谓毕业了。

当然,最关键的是落实,就是能不能行出来!我们强调人经合一,强调体会,也是这个道理。经文上的精神、含义如果不能落实,一点用处都没有。即使你背得滚瓜烂熟,《道德经》八十一章都不是我们自己的,《管子》不管是八十六篇还是七十六篇(在版本编排上有学术上的争议),没有一篇是我们自己的,那道理、境界和精神还是属于老祖宗,属于古圣先贤的,与我们不相干;可是如果你能够沉潜下来,把它落实到生活当中,那很可能一通百通。

在昨天发给大家的书上这些内容都有,所以我们强调听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听,笔记可以不做,因为你写了上一句,下一句就过去了。而且我们每一次讲的,内核好像相同,但其实表达上总有差别,你把文句记下了,但是思路断了,得不偿失。我在跟老师学习的时候,那是2008年末在桂林,刚开始也是疯狂地记笔记,记着记着突然有一天我把笔停下了,不记了,认真听!如果讲者说对了(因为当时还有对错之分),好,我就这样去做;如果说错了,也不是跟自己无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全都跟自己有关,天下没有别人的事!学习中华经典,如果没有把内容和自己当下的生命联系起来,那一定是学错了。

除了这五个专题,我想我们学经济的,要赚钱,拥有财富;然后我们做公务员的、做企业家的,要领导大家共同富裕,我们党提出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可是通过在生活当中的观察,我发现,有很多管理经济的公务员、直接做企业的企业家很痛苦,本来以为赚到钱以后,买到别墅、买到名牌汽车以后,可以全世界周游,就可以“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了”,可是,很多情况是,幸福却没有如约而至。

人不幸福的原因

怎么造成的?总结起来,首先,无节之苦。饮食无节,什么都可以吃了,反而坏了自己的身体;起居无节,与天地四气不相和。这三天我们为什么要温习《黄帝内经》这三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灵兰秘典论》),就是要解决饮食起居的问题,你自己知道了,知“道”嘛,这个道就是规律,自己合上去就可以了,合道。言行无节,不该说的说了,叫失言;该帮的不帮,叫失人。所以无节之苦造成我们即使富裕了,即使提职了,也不幸福。

第二,邪淫之害。在我们当前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视频、音频发达的时代,很多人都受这个苦,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包括青少年学生,举目之处几乎都是令人动摇精气的图景,心不安宁,如何幸福?一有男女欲念的想法,肾气肾精就流出而走,详细的解释我们在河南巩义讲《黄帝内经》的时候跟大家说过了,感兴趣的同仁可以去参考一下。我列举出三点邪淫之害:裂身最快,败家最快,衰业最快。即使贵为皇帝,像唐玄宗、宋徽宗——这都是中国古代盛世时候的皇帝——也经不起邪淫之害。唐玄宗后半期安史之乱,整个中国那一段时期的历史由盛转衰,追根溯源,起源于宫廷之内的乱伦。杨贵妃本是寿王妃,辈分上等于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册封为贵妃就是乱伦啊。那宋徽宗大家就更清楚了,挖地道会李师师,有案可查。即使是盛世的皇帝都经不起邪淫,那想想看,我们今天再大集团的老总、董事长,再高的职位,也经不起那样的裂身、败家和衰业。

第三,动性之伤。我们身体就怕有疾病,疾是被一种东西射中了,这是汉字告诉我们的,病字旁儿里面一个矢镞的矢,表示你被射中了,受伤了;病呢,那个甲乙丙丁的“丙”,表示方位,说明在时空、方向上、阴阳平衡上没有平衡,中医古来相传开药也叫“开方”,是把我们人体的时间和空间方位在阴阳上重新校正回来,达到阴阳平衡,病就消失了。

动性就是指发脾气,发脾气可以总结为五种,叫恨怒怨恼烦,正对着我们的心肝脾肺肾。做管理的、处理国家经济事务的,哪怕是家庭的事务,如果心性经常动怒,那就进入了苦海。我们的老师说管人是地狱,所以面对这个世间、面对其他人、面对着需要管理的事务,先把自己管好,管好自己就是把自己的脾气管好,否则的话你要想没有病不可能,要想功业不毁也不可能,老话叫“火烧功德林”,这面一发脾气,那面积累的功德一把火烧光,毁功还破运,诸事不成。一般来说,当公务员的,当然想升官了;做企业的,当然想发财了;或者做其他事情的,还想成名呢……可是这个动性最伤最破的就是运气,官运、财运、名运都经不起自己的火暴脾气。如果你发现这个人的事业好了,追根溯源是因为他的性格转柔和了,脾气转好了,原因是真正明理了,肯认错了,这是根本因素。所以性格就是命运,这个道理也可以揭示出来。

我读中国古代经典有几句话非常震撼,其中之一就是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原序里面的一句话“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第一遍看的时候不懂,看到第十遍的时候感觉到怀疑,三十遍以后寒毛直竖。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把天地运行的规律、人体健康的秘密、生理跟天理之间的贯通说得清清楚楚。天指自然,天、地、人、事、物的代表,就是自然界分布着五行,这是古代的想法或者是概括——五种观念、五种状态——五行。运布着万类,包括我们人类。提到财富,财富在天地五行当中属水。后面这一半是让我感觉到最震惊的——“人禀五常,以有五脏”,汉字简化以前,是“五藏”,不是脏了,是藏在身体里面。这和我们讲《管子》也有至关重要的联系。因为《管子》首先强调国家要有“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和五常“同出而异名”,我们现在说这是德治,这是道德。那更详细地分析,如果这十六个字是孔子说的,可能我还不震惊,因为大家本来就觉得他是圣贤,他讲伦理、讲道德是其中应有之义。问题是讲这句话的人是张仲景,被公认为中华医学东汉以来的“医圣”,他讲“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缺一常我们对应的那一脏就受伤!这样的道理怎么能不让人倍感惊讶?

我们老师讲过一个医学案例,一个孩子天生没有胆,没有多久就去世了。按照张仲景的论述,那就是五常当中有一常(肝胆相照,互为表里,按照五常、五行和五脏的对应关系,综合西晋王叔和《脉经》论述,应该是母亲怀孕期间在仁义礼智信中的“仁”德有大亏行为,导致孕儿没有胆藏)没有禀受全哪!而且我们在天地之间行事的时候,每天如果做事情不符合这五常就等于伤害自己的五脏,仁义礼智信就有这么重大的健康生理意义!这种道理我们以前从来就没在课本当中学过。因为现在是分科的教育,学经济的跟身体什么关系?跟心理什么关系?跟伦理什么关系?毫不搭界嘛。可是一看中华古代的经典才知道,原来我们的文化跟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大家想让自己的五脏健康,那么一定要践行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是生成肝肺心肾脾这五脏的“道德基础”。所以曾子在《大学》里也道破天机:“有德此有人”,没有德行基础,我们这个人身根本就生不出来。你不明白这个基本理念,想要在人生当中有幸福健康的事业那是不可能的!人们常说“荣华富贵”,物质的“富贵”是建立在生理的“荣华”基础上。我们现在谈论五常跟五脏的关系,就等于是讨论我们经济财富的生理基础,面色上没有荣华,你想去富——发财,你想要贵——当官,都不可能!因为没有那个基础。

没有荣华就没有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富贵。古代说将要升官发财的人都“印堂发亮”,就是这个道理。

践行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脑子里时时刻刻都要有正念。前一念过去,后一念没起的时候,这叫干净,也可以叫“空”。但是我们观察不那么细,念念之间呢,脑子里总有一个“我”在盘算,在计算。如果计算的是天下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才叫正念;可如果盘算的就是我股票涨不涨,我这一次能不能提拔上去,那你看吧,时间长了一定是面部表情越来越严肃、越来越阴沉、越来越不招人待见、越来越不受人喜欢,而且身心会更早地憔悴,没到《黄帝内经》所说的八八(六十四岁),他可能牙也要掉了,头发也快光了,整个衰老之相就全部呈现出来。

转变境遇的方法

境遇是可以转变的。跟大家说一下转变的方法。

第一,正念之力。有正念就有力量,正念之力帮我们转化时空,在中国古代叫天人合一观,这个道理在现代物理学中叫广义相对论,就是“物质决定时空”观。我们的身体也是物质之一,而且我们还有一颗最能动的心,能够转化的这种“物质”。如果你对现在的境遇不满意,想要改变,那自己一念生出来,改变就已经开始了;可是如果不能定住志,“士之心”为志,这个志定不住,那个念头,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它就不管用;如果持续地让这个念头变成生活当中的行为,就可以转变时空。做到了,想做任何事情不用去求,自然会有人来帮助,叫得道者多助。这是孟子阐述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国学里面有一个真东西,如果没有把握这个真东西,那么你把所有的经文背诵得滚瓜烂熟也没有用,那是假国学。

第二,国学之真。前天晚上,我去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交《中国经典经济学》英文版的译稿,出版社的同仁告诉我,现在他们了解国内很多大学的国学院办不下去了。我说这是我们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他们现在教的国学不是真的,是纸上的文字,是一百年前就已经被胡适批评过的“故纸堆学术”,没有生命力,当然办不下去。我们学习经典是不需要那样学的,应用不上,大家又读不懂,然后强行让我们的年轻人“刻着苦去念”,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就会被淘汰。而我们今天这种学习方法,跟国学院的教法完全不同,是贯通式的、是体悟式的、是践行式的。你可能听了某一句话或看到《管子》某一句话,或者是我们在讲述《管子》当中引述其他经文的任何一句话,一下子就把你的开关打开,你就知道了整个古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全都了解了,那其实不需要再往下听了,赶紧回去干就是了。掌握了这个“真”,就可以借助我们的传承,成就你当下的大业,实现你的中国梦。每一个中国国民的中国梦汇聚起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叫“成就大业”!

第三,止语之妙。那回过头来,从哪修呢?还是从念头上。先把这个嘴“闭关”,体会一下止语之妙。当年我们学习的时候是半个月,半个月内止语,我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说止语,我就不说话,不经允许不讲,回到寝室里也不偷着讲。所以跟我住一个寝室那哥们儿郁闷死了,他跟我说话我不理他,有事情写到小纸条上。这个妙处只有你自己做过了才知道,而且这个方法是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共修的,儒释道全都是这样。

道家,如果看过吕洞宾祖师的《百字铭》,开篇就是,“养气忘言守,降心为无为”,要养你的真气、精气,忘言去守,把心降伏,为无为。“为无为”这个词看过《道德经》的会非常熟悉,这是道家祖师。

那在释家修行里面,有一位高僧跟我们讲过,他十二岁出家,出家的时候他是个童子,也就是个小孩子,感觉到未来生活很新奇,在寺院里面讲话,他说他的老师上去就一大耳刮子,“啪”的一下,“讲什么讲!佛堂之上有你说话的分儿吗?”打得小孩就晕了,他就不敢讲了;可是不敢讲呢,他好奇啊,四处地去看,被老师又打一大耳刮子,“看什么看!这世间有一样东西是你的吗?”大家可能听说过,这位高僧就是星云大师。他说既不让说也不让看,很郁闷,那不看,闭眼睛。可是,星云大师说,回过心来时发现了自己的内心!哦,原来我的内心有这样的贪嗔痴慢,忌妒别人,狭隘,然后观察清楚了自己的灵魂。这样做的时候,感觉到我怎样做才是一个真正的人!修行,是从这里开始的。

那在儒家孔子那里大家都知道,弟子对他的形容——温良恭俭让,“望之俨然”,很威严,“即之也温”,一接触,很慈悲、很温和。他平常是不乱说话的,讷于言嘛,说的也就是“止语之妙”,“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其他的我们不用讲了,唐宋以后提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为代表,哪一家都没把这种方法漏掉,它的作用就是反观我们的自在,达到明自己心性的程度。也就是指挥我们这个肉做的身体的那个“主”,你找到了,明它,那你就把整个中国经济管理学全都明白了,叫“主明则下安”。后面我们会专门给大家讲《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里面的经文,第三天我们还会背诵这篇经文。所以啊,我们等于已经转述清楚,告诉大家人生转运的秘密了。

“天之在我者,德也”

“天之在我者,德也”这一句话呢,和刚才给大家介绍的医圣张仲景那句话,都是我在读传统经典当中特别感到震撼的话,这句话是在《黄帝内经·灵枢·本神》第八篇里面。

我们通常读古文,对这个“天”感觉到非常渺茫,天到底在哪儿?有没有玉皇大帝?到底有没有王母娘娘?是不是他们管理着人间的一切?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神话故事多了,难免会有这样的想法。可是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震惊在什么地方呢?一遍一遍地读,会发现“天”跟“我”之间的关系:找天找不到,可是在人身上能找到。人身上怎么表现出来呢?就是他有德。这个人身上有德你就看到了天的存在,就像我们一部分人现在热衷于论证上帝的存在。那证据是什么?从中国文化上来讲,你要是找天,不用想象着是不是吴刚在月宫里面还在砍那个桂花树,那个兔子是不是还在捣药,这是神话里面的传说。我们找这个天,实际上叫天理,很自然。

让我震撼的一点是什么呢?我推算这个关系:天代表时间,天时,如果我身上天时足,就说明寿命长。天,我不知道什么概念,可是它告诉你那是德呀,那我践行道德,我的德行圆满,像我们早上念《黄帝内经》有一句话叫“淳德全道”,这样的人是没有病的。“淳德”,积功累德,我的德行养足了是不是天时就饱满了?天时多了,时间多了,寿命不就长了吗?那如果一个人缺德,亏的不就是天时吗?所以终于明白小时候听一些骂人话,这个人缺德,甚至缺八辈儿德,好像恨他早死,你不用恨他,真缺德真早死!就是这句话揭示出来的道理。因为他本身在砍伐着自己的天时,念念之间把寿命就减损了。寿命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座每一位都应该健健康康地、干干净净地、利利索索地活到一百二十岁。可是我们今天一听到这个寿数都感觉到好像扯淡一样,《黄帝内经》你读时间长了,信心就起来了。

就在上个月,有一天晚上我和我的太太讲,我说我已经启动了生命的倒计时模式,倒着数。她当时就很惊讶,她知道我“鼓捣”了这么多年,包括“预知时至”这种事情,她也了解,就有些恐惧地问我:还有多长时间?我说还有七十八年(众笑)。她一下子就笑了,说那没问题,我肯定走在你前面。因为我们俩约定好了,她先走,因为她不想“享受”一个人的孤独。为什么是七十八年的倒计时?一百二十岁嘛。你可能说这人真贪!贪寿命,是不是还贪吃,贪一切好东西?不是,是为了证明,证明中华文化真的可以帮助人做到这一点。

比我大整整两轮的、现在已经出家了的、一位武学大师级的人物告诉我,既然来这一次,要把老祖宗的这个好东西践行一下,证明一下,让人感觉到有信心。所以他的想法就是最低活到一百二十岁,然后当世的有些人就会生起信心,“哦,原来这个东西真管用”,那这些人的信心就会起来。他发出这样的心,当时我还不敢跟着,过了几个月之后我才想,那不妨试一下,践行中华经典,效仿古圣先贤,活一百二十岁试试。

“天之在我者德也。”想寿命长,积德吧,尤其是积阴德,积阴德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不要要求电视台呀、报纸呀非得给我报道一下。你要这样想的话,那是交换之心,交易之心,当场报掉,报道报道嘛,直接就给你报销了。莫不如攒着,存着,越做越高兴。就像新加坡那位许哲老居士,一百多岁的人,身体像面条一样柔软,去老年院照顾老年人,她照顾的老年人比她小三四十岁,那多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