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球——唐代第一运动
马球运动起源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但是在公元3世纪,曹植在他的《名都篇》里有这样的诗句:“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这里的“击鞠”实际上就是对古代马球的一种描写,可见当时已经拥有了马球运动。
马球最初作为军中练武之用,之后逐渐发展到民间,并普及到闺阁之中。从汉代以后,随着骑术的进步,马具的改革,骑兵在唐代达到极盛。唐代盛行轻骑兵,它有着快速机动与远程奔袭的特长,同时,马上作战、砍杀更为灵活。而马球运动就是训练骑术和马上砍杀技术的最好手段。由于这一军事目的,在统治者的提倡下,马球运动在唐代风行一时。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贞观、开元之时,天下富庶,社会上就需要有一些休闲的娱乐。于是,马球运动就成为社会欢迎的活动了。作战的军士要练武,闲暇的富民要娱乐,这是唐代马球运动能够蓬勃开展的社会原因。
唐代马球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还因为唐代上层社会的喜爱和重视。唐代皇帝及王室贵族,大都喜爱马球活动。唐代皇帝大都亲自上场打球,皇宫中有好几处马球场是专供皇帝打球的。唐宣宗李忱可以骑在飞奔的马上,用击鞠杖连续击球至数百次之多;唐僖宗李儇向他的近侍夸口说,如果朝廷设置打球进士科,他可以考中状元。如果真要在唐代的皇帝中考选马球状元,只有唐玄宗李隆基才够资格。
唐朝时期,由于皇帝对马球运动的热爱,全国上下球场林立,打球成风。许多打球的名手都出在神策军中,并因球技高超而升任节度使的也不在少数。唐僖宗曾用打球输赢来选拔节度使。广明元年(880),西川节度使出缺,神策军中大将陈敬瑄、杨恩立、牛勖、罗元果四人都想去当节度使。唐僖宗无法决定,便叫他们四人赛球,谁赢了谁当节度使。结果,陈敬瑄夺得了头筹,便得了西川节度使的职位。
◆ “打马球”(唐 铜镜)
◆ 打马球
唐代文人马球技术也很精湛,甚至能战胜神策军中的老手。晚唐僖宗乾符四年(877),新进士集会,在月灯阁下准备赛球,场外已围了几千观众。突然,有几个神策军骑士闯进了球场,手拿球杖,策马奔驰。其用意很明显,是要和新进士较量一下。有一个新进士叫刘覃的挺身而出说:“让我去教训他们!”说完跨马执杖驰进了球场,向在场的几个神策军骑士拱手道:“新进士刘覃,特来奉陪练球!”这几个神策军骑士见有人应战,便拿出球子与刘覃比赛。谁知只驰驱了几个回合,球子便被刘覃夺得。他只有一个人,无法传球,便在马上连击几次之后,一个大打,把球子打向空中,球子飞出球场,不知落到何处去了。这几个神策军士想不到一个文人竟然有这样高超的球技,有这样大的击球力量!一个个目瞪口呆,垂头丧气,在几千名观众的嗤笑声中,面红耳赤地离开了球场。
唐代马球场
当时出现了专门的马球场。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唐长安大明宫遗址曾经发现了一块奠基石,上面刻着:“含光殿及球场等大唐太和辛亥岁乙未月建”,这就是马球场设立的见证。除了球场,当时还有打马球绘画,陕西章怀太子墓里边就有一幅,其中球的形式、马球杆的形式、人的动作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此外,国外的许多文博机构,还收藏有一些马球陶俑,这也证明马球运动在唐代非常盛行。
马球运动的传播
13世纪,马球运动传入印度。英国种植园主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发现了这项运动,随即传入英格兰。在印度阿萨姆邦,马球比赛所用的马是当地的曼尼普尔小型马,马仅有12手宽(一手相当于4英寸),波斯人称之为“chaugan”。后来这个名字成为英语中现代马球球棍的名称。
马球传入英国后首先在军队中流行,后来逐渐开始在贵族和平民中流行。最早时参加马球运动的选手有9人,随着座骑逐渐变大,速度也逐渐加快,人数慢慢减为7人。现代马球运动一方的参赛者较少,为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