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公开课:体育文化十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继往开来——两宋时期的体育

从北宋到清末,是中国古代体育演进的重要时期,体育文化呈现出特异色彩,对后世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璀灿的时代,从北宋以后传统体育出现了一些新发展,武术体系形成,消闲娱乐活动兴盛,养生内容丰富,与此同时,民族融合也丰富了传统体育的内容。中国古代体育由此开始经历了一个由继承、发展到逐步走向定型的过程。

武艺的发展与形成

唐代的武功虽门派众多,但是因为政局稳定,又没有战争,所以武功偏向强身健体,各派武术有频繁的交流。而到了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军事斗争紧张激烈,军事教育和训练大大增强,以骑射为中心的武艺训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宋太祖蹴鞠图》

宋太祖是一个热爱蹴鞠的皇帝,常和功臣内侍一起踢球。这也反映了宋代体育的兴盛。

宋代负责士兵训练的是教头,教头只有训练的责任,而无统领军队的权力,因而可以把精力用在研习武艺方面,推动了武艺的发展。小说《水浒传》中的林冲出身枪棒世家,原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林家枪法”举世闻名。著名抗金将领岳飞曾创编子母拳,后其子岳震、岳霆隐居于湖北黄梅,传下了岳家拳。

宋朝南派武术的特点在民间已经初步形成,但却分散各处,岳家散手就像是一根丝绳,将散落四处的珍珠统统串了起来,这就为南派武术赶上北派奠定了技巧上的基础,同时也打下了民间基础。此后,南派武术才在明朝与北派平分秋色。

消闲娱乐活动的兴盛

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或融汇于戏剧,或演变为民俗,有的则渐渐消亡。

宋元时期已出现了民间的体育组织——“社”。据记载,南宋京城临安有多种“社”,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打拳使棒的“英略社”,蹴鞠的“圆社”“齐云社”等。这类体育社团,担负了制定技术标准、竞赛规程、组织比赛和交流等任务,标志着古代体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养生内容的发展

宋代注重道教典籍的编纂整理,张君房取《道藏》精华编成的《云笈七笺》中,保存了许多导引养生资料。北宋至清代的众多养生和医学著作,整理、创编了大量导引术,最有代表性而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八段锦》和《易筋经》。

宋代统治者提倡市民文化的发展,很多文人对养生产生了兴趣。养生专著有许多是文人编著的。苏轼对养生颇有研究,撰有《养生决》《苏沈良方》等养生论著,主张经受自然力的锻炼,认为养生之要,在于“和”与“安”。他还根据自己亲身实践,总结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导引养生功法。

《云笈七笺》书影

诗人陆游也热衷于养生,他认为“养生之道”在于养性和气,常练气功,注意饮食、起居。他还主张心要静,身体要适当运动。他早晚常常散步和按摩,有“朝脯两摩晚”“吐纳馀闲即按摩”的诗句。

《云笈七笺》

《云笈七笺》是宋代张君房辑录的大型道教类书,收录了宋以前的大量道教书籍。俗称“小道藏”。全套图书分为三洞、四辅。所谓三洞,是指“洞真、洞玄、洞神”;四辅是指“太玄、太平、太清、正一”,加起来总共是七部,故谓七笺。

该书不但对道教的教理教义、本始源流、经法传授等做出了提纲挈领的阐述,还记载了一些道教的养生内容。其中对于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派的养生尤其详细,对后世的养生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