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崇高的致敬是超越!”
将一个优质方案交付客户,让企业自己推行,必要时提供帮助,这是传统咨询公司的服务模式,这对素养高、训练有素的管理者和员工而言是奏效的,但在中国的制造企业大多行不通。
这些中国企业的大部分高管是十几二十年前和老板一起打天下的人,他们凭勤奋和经验晋升管理层,随着年岁渐长,他们的冲劲不如以往,而且没有受过专业的管理训练,后劲也不足。企业若想靠这群大将在竞争中取胜,需要的不光是精确定位,还要有一套可操作的运营系统,以及能够陪伴他们,手把手帮助管理层改善工作方式、及时帮他们纠偏的“教练”。
君智也意识到顾问的咨询工作必须更靠近实战前沿,进入到战略执行层,以此帮助企业家加强定力,直至拿到成果。此外,他们深感停留在某个单一的理论体系中是不够的,还应汲取其他知识体系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理论根系更发达、枝系更完善、叶系更繁茂,能相互补充和濡养的新生产工具系统,来确保企业结出丰硕的果实。
他们由此提出,企业在大竞争时代需要全新的竞争战略。
扩展理论根系 君智团队从定位的“三味书屋”迈进商业社会生态的“百草园”,开始大量并系统地研究和吸纳所有对人类商业文明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理论和思想。在他们的案头,除了“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和艾尔·里斯(Al Ries)的《定位》,你还可以看到这些名字:“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战争史之父”卡尔·克劳塞维茨(Karl Clausewitz)……孔子、孟子、老子、孙子、王阳明、稻盛和夫,还有哲学家李泽厚。君智团队相信这些大师的思想蕴含着人类共通的智慧,是谓“大道归一”。他们渴望揭示出隐藏在这些思想背后的普遍规律,以此作为可以恒久坚守的信条,创建出更系统、更具成效的方法论,帮助中国企业走向成功。
填补定位之缺 做战略定位咨询,首先要发现一个企业经营的品牌的认知优势在哪里,然后将这一优势传播出来。但是任何一个认知优势,如果没有运营优势作支撑,也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网红,因为顾客不光通过广告或者某个渠道体验某个品牌,他们会全方位、立体化地从多个运营层面去感受品牌,体验过程。就像顾客从广告上看到一款高端电动车,进到专卖店,看到店容凌乱,导购说起话来粗俗不堪,试驾时也没有不同寻常的感受,那么他就不会认同这个品牌。这个过程与企业的运营效益有关。只有让产品、性能、渠道、价位等实体层面的一整套运营模式与认知层面的差异化匹配,才能构建与众不同的客户价值,为企业建立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而这个运营优势的构建就是迈克尔·波特提到的战略配称。
校准定位基点 战略配称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什么是战略》(参见本刊2004年1月号)一文中提到的一个概念。这篇文章最大的贡献是破除了管理界对战略的认知误区,即将运营效益当作战略。波特认为它们其实是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两个不同的关键因素,运营效益关乎配称,而战略关乎定位。因为人们长期以来未能分清二者,才使企业竞争力和利润不彰。
在这篇文章中,波特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战略定位,他指出“战略就是形成一套独具的运营活动,去创建一个价值独特的定位”。那么如何创建“独特的定位”呢?波特给出的答案是基于产品或服务、客户需求,或接触客户途径。然而,彼时的市场竞争远远不如今天商场上的竞争激烈。当前,随着管理学知识的普及与科技高速发展,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大部分需求都能立刻被形形色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同质化现象频现,产能严重过剩,商业社会已步入心智时代,企业的经营重心已转移到顾客心智。因此,战略定位基点已经转到了顾客心智,“能否赢得顾客选择”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当各企业在顾客心智中没有错开位置而是去争夺同样一个空间时,就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终导致价格战不断,行业乱象丛生。然而,在心智层面却可以实现无穷无尽的差异化。例如,同样是轿车,宝马在顾客认知中占据了“驾驶”的位置,沃尔沃占据了“安全”的位置。所以,只有离开物理层面,深潜到顾客的认知层面,基于顾客心智建立定位,才真正形成差异化的优势。
因此,君智的竞争战略体系与波特的竞争战略体系是有差别的,即它的战略配称是围绕基于顾客认知差异化的定位构建的。
当德鲁克遇到儒家 将特劳特的定位体系与波特的战略体系融合后,君智咨询专家认为还不够,因为系统是靠人来推动的。必须调动人心,才能获得推动的力量。《孟子·离娄上》有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新的竞争战略系统要“得”的不光是客户企业员工的心,还有咨询顾问的心,供应商、渠道商、媒体的心,唯有如此,才能得到顾客的心。那么如何调动人心?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体系不一样。有人把西方文化称为先知文化,把中国文化称为史官文化。先知文化强调的是宗教地位,史官文化体现的是历史的关怀。慎终归远,传记、家谱、国史……中国人在历史中寻找生命的延续和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也许才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关注的不是“人和天”的关系,而是“人和天下”的关系。所以,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一种士大夫精神,都会问我能为这个天下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来光宗耀祖?所谓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一种情怀。君智要做的是通过方法论来唤醒人们的这种情怀,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生产力。
找到了正确的事情,接下来要把正确的事情做对。在此,德鲁克有关人员管理的著述给了他们有益的教诲。在某种程度上,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动指南,它指导人们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以此达成人生目标和成果。
取法“孙子”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竞争战略说到底还是战争的智慧,靠“战略定位+战略配称+有效管理者”打造出的企业竞争优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动态的竞争中如何驾驭竞争格局,保持甚至扩大战果?君智咨询团队从《孙子兵法》中发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藏。
德鲁克、迈克尔·波特、特劳特、儒家、孙子……君智咨询专家博采众长,将东西方智慧和实践融会贯通,建立了一套动态竞争战略系统。
新的竞争战略系统将战略制定方法标准化、工具化、实战化,辅以100多个企业实践的经验,精准锁定竞争机会。同时,竞争战略系统提供四大战略检验标准,从竞争态势、行业趋势、顾客认知和企业运营四个维度进行检核,并将战略研究分为15大模块、210余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专家团队运用检验标准和专业经验进行审核,通过严格的质控标准和流程,确保战略研究更精准。
“最崇高的致敬是超越!”君智咨询董事长谢伟山在采访时说。
在2014年那次采访中,罗兰·贝格教授曾说:管理咨询行业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自我创新,颠覆自己的产品、自己的服务、自己的方法论和工作方式,这种自我颠覆是持续性的。
当时,这位全球五大顶级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唯一健在的创始人一定没想到,他预见的行业自我颠覆,先从一家年轻的中国本土咨询公司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