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ughtWorks数字平台战略:构建数字平台 助力企业创新](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16/933816/b_933816.jpg)
数字平台战略的五大支柱
以提升IT效能、构建行业生态、促进业务创新为目标,有志于迈出数字化步伐的企业应该立即开始制订自己的数字平台战略蓝图。不要被“平台”和“战略”这样的大词欺骗:这个以增强企业响应力为目标的平台战略不应该是在漫长的规划之后建设出一个庞然大物,而应该是迭代的、精益的、价值驱动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谈论的“数字平台”更像是一系列IT技术与实践的落地结合。这些技术与实践有机构成的五个支柱,让数字化的企业能快速交付IT系统、围绕核心资产构建云上生态系统、从线上系统和用户行为中获得洞察、开展受控实验、并为顾客创造全渠道统一的用户体验。在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案例(例如沃尔玛的案例)中,我们就能看到这五个支柱的投影。
交付基础设施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1.png?sign=1738889274-HNZ620c3CIZAQV0WOXbUGt2Gd1BqFSrN-0-dc977cf30107186eb910074077d83851)
快速交付
弹性基础设施
持续交付流水线
部署运行时
监控
安全
API和架构治理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2.png?sign=1738889274-e3zSDlc1cPLjRY7hyI46h6cnDod6PwCP-0-0d78d2d020b535a8bc8c63e2e02d9ca5)
构建生态系统
开发者体验(DX)
服务边界
事件驱动架构
公共网关
微服务SOA拓扑
数据自服务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3.png?sign=1738889274-6BXOl6zTOn8NubkFqMNrodbMAVwx5DNx-0-ebb5abb2a0210092e8d66df62e624093)
获取洞见
数据流水线设计
实时架构和API
数据湖设计
数据即产品
细粒度授权
创新实验基础设施和监控体系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4.png?sign=1738889274-93RJ9hWoaf85bDnonG5In2PgWNrFmnkT-0-7cb5d143837e15e793e998604e753f23)
有序地创新
数据采集
金丝雀发布
Toggle架构
路由技术
埋点和可视化
客户触点技术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5.png?sign=1738889274-WSqzFsDrFVaSO5rR0QuPky45lp0MvJQF-0-407eddc03b3c66922f4ab9f7c0ace539)
一致的体验
统一客户视角
内容战略
个性化
移动应用持续交付
跨渠道引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1.png?sign=1738889274-HNZ620c3CIZAQV0WOXbUGt2Gd1BqFSrN-0-dc977cf30107186eb910074077d83851)
第一个支柱是支持云和敏捷的交付基础设施。为了让IT团队快速交付,他们使用的基础设施应该具有弹性,开发、测试、运维等不同角色应该可以随需动态获得完整的应用环境,从而统一环境、标准化研发实践、规范化研发能力。他们开发的应用程序应该用持续交付实践打通开发、构建、验证和部署流程,使软件随时处于可发布状态。他们的交付流程中应该内建对安全的考量,而不是依赖最后的整体安全检查。生产系统所使用的运行时环境应该前向拉通到验证和研发环节,保障运行时环境的一致性。需要对系统的IT运维和业务运营进行全面的监控,聚合起来了解系统整体状况。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2.png?sign=1738889274-e3zSDlc1cPLjRY7hyI46h6cnDod6PwCP-0-0d78d2d020b535a8bc8c63e2e02d9ca5)
第二个支柱是以微服务为核心的API和架构治理。为了鼓励不仅企业内、还包括企业外的开发者在平台上发挥创造力,平台架构和API的设计应该注重开发者体验。在API的背后,应该从业务功能的角度出发划分合理的限界上下文和服务边界,对外提供高内聚低耦合的服务。在服务边界之间,应该考虑使用异步的事件机制实现服务之间的通信,来客观地描述运行时间比较长、甚至本质上不可能立即完成的操作(例如涉及人工操作)。为了方便使用者,应该提供API网关作为所有服务使用者的单一入口点,在API网关背后去处理众多内部IT系统的复杂性。整个API架构应该以微服务的风格呈现,避免典型SOA架构中普遍存在的、过于复杂的ESB编排逻辑。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3.png?sign=1738889274-6BXOl6zTOn8NubkFqMNrodbMAVwx5DNx-0-ebb5abb2a0210092e8d66df62e624093)
第三个支柱是允许开发团队数据自服务。为了让业务和研发团队获得关于生产环境、关于线上业务、关于顾客的洞见,他们需要首先定义数据流水线,使数据能够顺畅地流过收集、转换、存储、探索/预测、可视化等阶段,产生业务价值。他们需要用实时的架构和API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从中获得洞见,并“实时”影响决策。为了提高应变能力,系统中的数据不做ETL预处理,而是以“生数据”的形式首先存入数据湖,等有了具体的问题要回答时,再去组织和筛选数据,从中找出答案。IT团队会更进一步把数据包装成能供外人使用的产品,让第三方从数据中获得新的洞见与价值。为了支持数据产品的运营,他们需要实现细粒度的身份认证,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份,授权访问不同范围的数据。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4.png?sign=1738889274-93RJ9hWoaf85bDnonG5In2PgWNrFmnkT-0-7cb5d143837e15e793e998604e753f23)
第四个支柱是创新实验基础设施和监控体系。为了让创新真正基于数据(而非拍脑袋)来开展,IT团队需要从多种来源采集关于系统、关于顾客的数据。需要根据业务目标在系统中埋设监控点,并及时把监控结果可视化呈现给业务用户。为了降低实验试错的风险,在把新版本发布给全部用户之前,应该以“金丝雀发布”的形式首先发布给一小部分用户,确保新版本不造成重大损害。系统需要支持功能切换开关(toggle),允许团队在不修改代码的前提下改变系统的行为,再加上用路由技术支持蓝-绿部署和A/B测试,方可高效地开展受控实验。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28A00C/106915534043989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06_0005.png?sign=1738889274-WSqzFsDrFVaSO5rR0QuPky45lp0MvJQF-0-407eddc03b3c66922f4ab9f7c0ace539)
第五个支柱是支持全渠道的用户触点技术。为了通过多样化的触点技术向顾客提供随时随地、连贯一致的用户体验,整个企业需要建立对其顾客和目标顾客的唯一、连贯、准确、整体的视图,从而更好地了解和服务顾客。他们需要结合顾客的特征和不同数字渠道的特征建立连贯的内容策略,在多种渠道(例如电脑、智能手机、门店等)之间引导顾客的消费旅程,与顾客产生正确时间、正确地点、正确方式的交互。基于从各种渠道获得的顾客本人及其行为的数据分析,他们可以向顾客提供定制化的内容、服务和产品推荐。作为必要的技术保障,所有数字渠道的软件应用(尤其是原生的Android和iOS应用)都应该实践持续交付,这样才能实现全渠道的快速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