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好肝 年轻20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肝好,五脏六腑才和谐

肝为将军之官,主谋略

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司其职又互相合作、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因此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其中,肝脏是像将军一样的器官,谋略由此而出。

中医上还经常用“五脏之贼”来形容肝脏,意思是说,肝脏受损也会牵连其他脏器生病。由此可见,维护好肝脏健康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肝与心:肝血充足心才安

心为五脏之首,中医称心为“君主之官”,心肝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心主血脉,肝藏血

肝脏所藏的血液,经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五脏的正常活动。心脏行血功能正常的情形下,血流顺畅,肝脏才有所藏。肝脏藏血充盈,能够自如调节血量,心脏才有所主。

心藏神,肝主疏泄

心藏神,统管精神、思维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心理活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若心肝功能失调,情志就会出现异常,发生心悸、心烦、失眠等症状。

养心饮食原则

1.中医认为,苦味入心,夏季食苦可泻心火,不仅能缓解由疲劳和烦闷带来的不良情绪,还能祛暑除热、清心安神。苦味食物有苦瓜、莲子心、荞麦等。

2.中医认为红色食物可养心,苦味食物可入心,因此养心可多吃红色食物,如番茄、红肉等。

3.养心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4.养心减少脂肪,特别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少吃高糖、高盐食物。

肝脾相连:肝脾失和则气血不足

《黄帝内经》称脾为“仓廪之官”,负责补充身体的能量,与肝相互为用。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统血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肝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消化及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

在血液方面

只有脾气健旺、生血有源,肝才有所藏,肝血才会充足。肝血充足便可以正常疏泄,反过来促进脾气运化,发挥脾统血的功效。

肝血有赖于脾的滋生。脾气健运,生血有源,或统血不溢于脉外,则肝有所藏;若脾气虚弱,生血无源,或脾不统血,失血过多,均可致肝血不足,最终形成肝脾两虚。

养脾饮食原则

1.甘入脾,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作用,有帮助脾运化的作用,如木耳、丝瓜、苹果、西瓜、红枣等。

2.五色中黄色入脾,如南瓜、玉米、花生、大豆等,可提供优质蛋白、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常食对脾胃大有裨益。

在消化方面

脾主运化,摄入到人体内的食物,必须经过脾胃共同作用,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并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但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肝气疏泄功能不佳,脾胃正常的升降纳运功能受到影响,会导致食物无法消化吸收。

肝肺同治:清肝肺自安

肺主肃降,《黄帝内经》中称肺为“相傅之官”,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的升降运行方面。

养肺饮食原则

1.中医认为,白色食物入肺,具有滋阴润肺的功效,因此可适当多吃白色食物,如梨、白萝卜、百合、银耳、冰糖等。

2.养肺应多进食清淡、水分多且易吸收的粥、果汁等。多吃蔬菜、水果以滋阴润燥。

3.养肺适当多吃鱼类、肉类等高蛋白食品。

肝肺相和,人体气机才能正常运行

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其气以下行清肃为顺。肝气主升发,肺气主肃降。肝升肺才能降,肺降肝才能升,肝肺安和,升降得宜,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才能得以保证。

肝肺协调,人体气血正常运行

肝藏血,调节人体血量;肺主气,掌管一身之气。肺主气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血的滋养,肝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需要气的推动。所以,肺与肝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如果肝肺功能失调,就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通。

肝肾同源:养肝就是养肾

中医上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之说。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

肝与肾主要是藏血与藏精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

养肾饮食原则

1.经常吃黑色食物可补肾,比如黑芝麻、桑葚、紫米等。

2.养肾注意盐分的摄取不要过多,烹调时减少用盐,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同时少吃腌渍食物。

3.养肾蛋白质的摄取要适度,因为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身体吸收不完,会代谢成含氮废物,容易增加肾脏负担。

4.养肾宜少吃油炸、烧烤食物。

肝肾受损会引发哪些疾病

如果肝血不足会引起肾精亏损,同样如果肾精亏损也会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昏、目眩、耳鸣、腰酸等问题。

肝与胆:相表里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五脏六腑中脏属里,腑属表,一脏对应一腑,肝与胆互为表里,关系非常密切。胆位于肝叶之间,在生理方面互相影响,在情志方面,肝主谋略,胆主决断。

肝主疏泄,胆主通降,胆汁的正常排泄,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而肝脏功能失常,会导致胆汁排泄不利;反之,胆汁排泄不畅也会影响肝的疏泄。

养胆饮食原则

1.养胆宜科学饮食,限制烟酒。

2.养胆宜减少过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3.养胆宜适当食用一些凉性水果,如梨、柚子、山竹、葡萄等。

4.一些中药,如茵陈、郁金、陈皮等,都对肝胆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肝与胆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甚至有肝胆同病的关系,肝病常常影响胆,胆病也常波及肝,有肝病的人更容易患上胆结石,胆结石、胆道蛔虫或肿瘤,也会引起肝脏乃至全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