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思想的力量系列(套装共5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最需要静止的地方

止境犹如万有引力一样,无处不在;世界任一文化里的智慧灵魂都谈及过它。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帕斯卡有句名言:“人们的所有不快乐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当理查德·E·伯德将军在零下七十度的南极洲独自生活了近五个月之后,他开始深信“世间一半的纷扰都是源自人们不了解其实我们所需甚少”。有如在京都人们有时候会说:“不要去做什么事情。坐下来。”

然而帕斯卡和伯德当年的生活以今天的标准看来,已经显得很安静了。在你读完这本书的短短时间里,人类所收集到的数据总量就已经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全部信息量的五倍。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一天当中所接受的信息量,等同于莎士比亚一生所接受的。而心理学家关于行为被打断的研究显示,一旦被来电打断,人们需要用25分钟才能恢复过来。但是,生活当中类似这样的打断每11分钟就发生一次,这就意味着我们永远也无法跟上我们自身生活的步伐。

我们接受到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科技没有为我们提供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善用科技。换言之,过去我们重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今天看来,它远不如信息过滤的能力重要。

我们很容易有一种感觉,仿佛我们就站在一块巨大的画板面前,画板上的世界纷繁复杂,瞬息万变。只有往后退几步,站定在那里,我们才能看清楚画板(也就是我们的生活)真正在表达什么,才能看到更广的图景。

···

我到世界各地旅行最大的意外发现,正是那些参与开发破除旧有局限的最新科技产品的人,最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限用科技。也就是说,那些致力于让世界加速发展的人,同时也对放慢生活节奏的价值更敏感。

有一天我去参观Google(谷歌)总部,在那里分享我写的关于藏传佛教的一本书。跟许多到访者一样,我对那里的蹦床、室内树屋印象深刻。那时候Google的员工有五分之一的工作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绪,追寻潜藏的灵感。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等候我的数码身份标识的时候问候我的两个人。其中一位是Google+的首席布道师,眼神透亮的他,显然拥有来自印度的活跃的年轻灵魂。他在公司里设立了“瑜伽人”计划,练习瑜伽的Google员工在此可以被训练成为瑜伽老师。另外一位是资深软件工程师,他在公司里设立了一个为期七周的课程,名为“探索内在的自己”,有超过一千名Google员工参加。课程用大量科学证据证明,冥想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改善健康状况,更有助于提升情商。

毫无疑问,这两位都是自告奋勇来迎接我的,他们都想了解西藏的智慧。每一家公司都有其首席布道师,他们都很热切地跟别人分享他们的理念。Google的“瑜伽人”计划发起人戈皮经常提到,在他们公司,无论白天黑夜,员工可以随时走到会议室,闭目冥想。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震撼,听起来又有点像狄金森的诗作:

外在力量——源于内里

君爵乎?侏儒乎?

皆源自内心

在硅谷,很多人每周都会过“互联网安息日”。在那段时间,比如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早上,他们会关掉自己大部分的电子设备,只希望在开始新一周的工作时重拾方向感与平衡感。我是从凯文·凯利那里听到这个做法的。他是《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也是新科技的狂热代言人。他最新一本书写的是科技如何“拓展人的潜能”,但是他自己却不使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他家里也没有电视。凯文还会到亚洲的一些村落去旅行,一去就是几个月,不带电脑,他这么做是为了要扎根于现实世界。他写道:“我尝试保持自己与各类科技的距离,这样我才能更容易记得我是谁。”

现在,通用磨坊公司明尼阿波利斯总部的每一栋大楼都有一间专门的冥想室。国会议员蒂姆·瑞安带领其同事在众议院会议间歇进行过几次静坐练习,提醒国会议员,科学研究确实表明冥想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免疫系统,甚至能改变我们的大脑结构。这跟宗教无关,也跟任何信条无关,只是一场通往心理健康俱乐部的旅行。

事实上,现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都设有“减压项目”,并且这一比例每天都在上升。部分原因在于,公司员工觉得,疏通自己内心的管道,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医疗护理巨头安泰就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员工参与这样的计划,他们每周仅练习一个小时瑜伽,其压力就减轻了三分之一。电脑芯片公司英特尔则尝试每周四划出四小时的时间作为“安静区间”,在此期间,三百位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都要关闭自己的电子邮件以及手机,在自己办公室门口贴上“请勿打扰”的标识,为“思考时间”留出空间。这一项目反响相当热烈,于是英特尔又推出了一个为期八周的项目,鼓励员工更加清醒地思考。在参加了类似的为期七周的项目后,通用磨坊有八成的高管都认为,他们决策判断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有百分之八十九的人认为他们更愿意聆听了。类似的项目为美国的公司一年节省了三万亿美元的开支。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预防性的干预措施,与此同时,已经有很多人在引述世界卫生组织发表过的一句话:“压力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

看到这样的心智训练——实际上就是走向止境——被引入一味追求效率的商业世界时,我感到有些奇怪。那些视冥想为前进动力的企业,也许只是利用新的具有想象力的做法去达成同样的目标。于我而言,静坐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看透何为前进;事实上,静坐可以帮助你摆脱自己,就像褪下一套战衣一样,引领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空间,在那里你能感受到比自身更强大的存在。假如说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它们就藏在你看不到的银行账户里,利息率很高,但是回报周期也很长,在将来某个不可避免的时刻,也许是你的医生走进你房间向你摇头的时刻,或者是在马路上你看到一辆汽车在你车前急转弯,那时可以依赖的就是你内心深处积攒的力量。毫无疑问,生活当中我们需要敏锐以及专注,尤其在事关紧要的时候。

一个春天的早晨,我听到我居住的修道院——那里距离硅谷只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并且已经成为我私密的家——门口传来的敲门声,我出去开门,见到了两位年轻人。我之前没有见过他们,但是有一些书信来往。爱玛是斯坦福一个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而她当时的未婚夫(现在已经成了丈夫)安德鲁是一名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我们一起走到能俯瞰太平洋的一张小小的长凳上——眼前没有任何岛屿、油田或者鲸——爱玛向我解释说,她在威斯康星读了博士后之后,花了一年时间筹集经费,以开展一项关于静止训练是否可以用于治疗复员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

跟我想象的一样,那些走进爱玛实验室的,都是过度饮酒、遍体纹身、喜欢骑摩托车的中西部男孩。他们对这项实验没有任何兴趣。在他们看来,爱玛才是实验对象,而他们不是。爱玛安排他们当中的十个人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瑜伽呼吸练习。完成这二十五个小时走向止境的课程之后,那些复员军人说很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变小了,也没有那么焦虑了,甚至呼吸节奏也变得更平缓。另外十个没有接受练习的,其身体状况则没有变化。

作为一名职业科学家,爱玛只相信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的东西,于是她测量了这批复员军人的惊恐反射——在精神高度警惕的退伍军人中,这一反应一般都异常强烈,也通常会导致失眠,恐惧时反应过度——爱玛发现,测出来的数据结果跟这些退伍军人的口述完全吻合。不止一位退伍军人跟爱玛说,是她把他从死神的手里拉了回来。瑜伽练习结束一周后,她再次检验了参与实验的退伍军人的各项指标——一年后又测了一次,发现所有的改善都得以保持下来。她的这篇关于此次先导实验的论文已经通过同行评审,并在《创伤压力》(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这份学术期刊上发表。

然后安德鲁说话了。他还是站在那里,腰背挺直,并且保持警惕。他站在我和爱玛坐的长椅旁边,面带笑容。他坦白说,要说服海军陆战队里像他这样的“极阳刚的大男子主义者”练习冥想着实不易。事实上,当他自己开始为期40天的静坐练习时,“我更主要是抱着一个要证明这个方法不行的心态,或者是以一个纪律严明的军人身份完成任务”。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长时间的专注使他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快乐,甚至他开始担心自己会丢失身为军人的锋芒。

他的练习指导告诉他,他的警觉性一点儿都没有下降,只是会更有选择性地“去注意潜在的威胁以及目标”。安德鲁说:“这正好帮助我忽略了那些平时会花精力去关注的很多东西,更好地享受生活。”安德鲁是名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他对自己的变化感到很惊讶,“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可以让我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这么柔软的练习可以让我作为一名海军士兵变得更加坚强”。

有一次,安德鲁的一位同伴在阿富汗负责护送运输车队。他的汽车驶过一个爆炸装置,导致他的两个小腿瞬间蒸发。幸亏这位军人接受过“战术呼吸”的训练,他在那一刻冷静下来,去检查身边的人有没有受伤,并且要求司机发出求救信号,同时用止血绷带包扎好自己的双腿,高高抬起,等待救援。在那一刻,他根据一本针对现役军人的书里学到的方法,练习交替呼吸,保持平静。他不但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也挽救了身边很多人的生命。

没人能说冥想是灵丹妙药,我也不是那种新纪元运动的布道者。这其实是古老的智慧,至少经历过多个世纪乃至上千年的考验,这一点对我来讲更具说服力。但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每天都有22名退伍军人自杀,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5岁。训练心智至少可以像锻炼身体一样,帮助拯救一些生命,这个想法并不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