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赚了130%:这仅仅是个开始
大卫·威金是一位兼职的管理和信息技术顾问,他已有15年交易经验。他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萌发了对交易的热爱,当时他读了罗伯特·哈格斯特朗1994年出版的《巴菲特之道》(The Warren Buffett Way)。在尝试过基本面分析之后,他的交易兴趣扩展到了技术分析和期权。2000年,他主要做期权交易,当时市场转向差点让他的账户归零。这次警示提醒他更加关注风险,他开始寻找世界上最棒交易员的方法,期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其中一员。2010年,在使用了许多撒普博士推荐的方法之后,交易取得了明显突破,最终他决定将交易员作为终生职业。他已经完成了心理训练,希望从2013年开始成为全职交易员。
之前:交易不稳定,除了依靠直觉,没有真正的风险管理方法,大多数年份都亏损。
之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可控制的仓位调整方法,采用撒普思维法的第一年,收益达到了130%,回撤幅度不超过20%。
“那人是又一个1R败将,”撒普当着全班人的面说道,从包里摸出最后一个弹球,他听到了大多数学员的嘟囔声,但不是我,“好吧,”我心想,“保持住表情不变,不管出了什么事,都不能笑。笑会坏事的,想想那些死猫或别的什么吧。”
保持住表情不变,不管出了什么事,都不能笑。笑会坏事的,想想那些死猫或别的什么吧。
班里的25个人都是和我差不多的人——相当聪明,诚心诚意想把自己转变成世界级交易员,每个人周日都牺牲了观看超级碗杯赛的机会,这就是我们全心投入这件事的证据。我肯定不想得罪他们中任何一个人,但撒普的说法意味着我在应用一个关键交易概念的比赛中夺了冠。这个奖虽然很小,但夺冠本身证明了我已经在交易思维方面完成了关键的转变。对我而言,胜利意味着在全班所有聪明敏捷的交易员和世界一流的交易教练面前,我是那天的佼佼者。
那是2011年2月的一天,我正在参加北卡罗来纳州科利举办的一个“撒普思维法”研讨班。那个地方是个小镇,就在莱利郊外。对我而言,这个研讨班是一个庆祝自己最佳交易一年的机会——超过130%的收益,这也为了加强那些助我达成业绩的概念。
1.1 学习如何交易
我的交易之路坎坷不平。高中毕业后我在工厂干过一段时间,之后去学院修读了一个文科学位。毕业后换了几个工厂工作,直到找到在一家五大会计师行担任工厂和管理顾问的职位。
到了1998年,我对在市场上赚钱产生了兴趣。对我来说难以置信的是,上百万人去为一家公司找出“正确的”价格,那些精于此道的人会变得像沃伦·巴菲特一样富有。我上班的那家公司派我去德国工作了7个月。那是个很好的机会,我可以把自己关在小公寓里,阅读所有可以找到的有关交易的书,甚至还试着做了几笔交易。
对我来说,德国是一个集中精力学习交易的完美之地。我不会讲德语,除了工作伙伴,也不认识其他人。所以我的业余时间都用来读书了。首先,我的重点放在基本面分析上,读沃伦·巴菲特、威廉·欧奈尔和大卫·德雷曼等人有关如何投资和判断哪些公司值得投资的书。然后,我学习了马丁·普林格(Martin Pring)、斯坦·威恩斯坦(Stan Weinstein)和维克写的技术分析类图书。然后我找期权方面的书,读了整整800页厚的劳伦斯·麦克米兰(Lawrence McMillan)写的《战略投资期权》(Options as a Strategic),以及乔治·富坦尼斯(George Fontanills)和其他人的著作。我变得沉迷于用期权构造各种风险有限但极复杂的交易。我当时想,哈!这些东西简直太奇妙了。对于每种可能情况,都会有一个期权策略,你再看看用的杠杆,哦!真不得了!
我喜欢存钱而且那时已经攒下了2万美元,我就用这笔钱开始做交易了。有时我会先做一些基本面筛选,然后挑出几只想买的股票。其他时间则寻找股性活跃的股票,同时买入期限几个月的期权做对冲。我订阅了一些股市通信,从中挑出我觉得不错的投资标的,我主要选那些最有可能带来较大回报的股票。事后看来,我那时其实没有什么交易战略。方法很原始:只要是我看上眼的,我喜欢的,我就买。我没有什么真正的买入标准,也没有实现确定的退出标准,让我能够在觉察到出错时卖出,我依靠直觉决定在每只股票上的仓位。
不幸的是,亏钱的交易比赚钱时候多,这让我倍感疑惑。毕竟我下了功夫做作业,学习过伟大的交易员如何在市场上赚钱。我做每一笔交易都有不错的理由,本来应该能赚更多的钱啊!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和其他人谈起时,貌似人家都在赚钱——很多很多的钱。可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知道自己学得比他们多,我和他们讨论时,没几个人听说过基本面或沃伦·巴菲特,也不懂技术分析,更不知道那些非常酷的期权术语“德尔塔”“塞塔”和“伽马”。我懂伽马,天啊!这该多酷啊!我认为自己肯定会赚钱。
即便我缺少一个交易系统,但是市场行情很好,即使我亏的钱比应该亏的还多,但毕竟我还是在赚钱,2000年,我的资金已经达到75000美元了。一部分是日常积蓄,其余就是从市场交易中赚的,我家以前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我穿的衣服,和我的朋友们相比,就像是地摊货,我家所谓“度假”,就是去亲戚家串串门。所以这75000美元对我这样20出头的年轻人而言,实在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仍然觉得自己应该赚得更多,所以我刻苦攻读,对自己赚到的财富非常自豪,那毕竟是我自己赚到的。非常有意义。
1.2 “危险!小心!”
2000年年末,我在网上读到文章,认为要想赢得交易,就要掌握正确的心理知识。这一点以前我从未想过,你需要有正确的心理,才能成为一名好的交易员吗?这个观点是真的吗?我很怀疑。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家伙似乎对心理学一无所知,而他们都在赚钱。我也赚了钱,但我肯定我的心理没什么特别之处。即便这样想,我还是决定在否定它之前,再做一些了解。
引导我了解交易心理学的是一本叫《通向财务自由之路》(Trade You Way to Financial Freedom)的书,作者是范K.撒普博士。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本书,但我订购撒普这本书的日期,正是美国历史上最长、最赚钱牛市结束后的几星期。我已经30岁了,差不多输光了所有财富。我把那本书搁在书架上,没有马上读,而是专注于赚钱。
熊市开始了,我仍像以前那样交易——没有制定策略,但是我读了很多书,认为自己懂得的知识是够用来赚钱了。我做了一些空单,但主要还是做多。市场近20年的大多数时间都在上涨,2000年年底的下跌,貌似一个买入机会,正如我读过的“满街血流成河”的情形。一些很棒的股票都跌到“白菜价”了:世通!全球通联!地联!彪马科技!我全部买进。
我不久发现了贴切的比喻描述市场形势的重要性。是的,确实有“满街血流成河”的比喻,但彼时更贴切的比喻应该是“不要试图接住下落的刀子”或者“低价股的价格总是跌得更低”,或者“不要做徒劳无益之事”。有关交易比喻的有趣说法:大多数“市场专家”引用的,不会给你真正有用的建议——何时应用这个比喻而不是另一个比喻。那些专家的比喻听上去似乎总是很明智,难道不是这样吗?
不要试图接住下落的飞刀!
后面两年里,标普500指数下跌了40%以上,我的大部分钱也打了水漂。我很愤怒,对自己的失败痛心疾首,决心不再做傻事了。
但是如何才能摆脱这些往前走呢?显然要改变我过去的做法,但是怎样做才好呢?我认为自己已经读过那些该读的书了,什么样的专家能让我信服并且能帮到我呢?有没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交易比喻让我用呢?我信奉的传统的“专家”让我把钱赔得一干二净,也许现在该读读撒普的书了吧。
1.3 撒普思维法101
我喜欢学习。任何时候,作者都可以在我的知识库中加入新东西,我总会觉得很兴奋。所以,我一头钻进《通向财务自由之路》中,这本书看上去并不只是一部心理学著作。里面讲的心理学部分,我当时觉得和交易的关联性不大,毕竟我的目标是赚钱,而心理学仍不能让我信服它是在市场上赚钱的关键。
撒普博士明显知道我是怎样想的,结果这本书马上吸引了我。我读了“圣杯”系统,撒普博士称之为“完美的系统,这个系统重点在于挑选合适的股票”以及何时入市,无论是牛市、熊市或者中性市场,都能使用。我意识到这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个东西。我不想要不同的入市系统——一个用在牛市,一个用在熊市,一个用在中性市场。那样太痛苦了!使用一个系统不是比在不同市场用不同系统容易很多吗?不仅如此,在每种市场采用不同系统,还要求我能够分辨出市场的类型。换言之,需要我做更多的功课。
不幸的是,撒普博士曾说过,期望一种系统能“用之四海而皆准”是过分苛求。哦,我想,要按他的想法,需要下点功夫了。我一直在想,尝试找到一种符合他的建议的方法。事后看来,我对如何实现他的想法所需做的工作全无概念。唉!
他还说,在市场上很快赚大钱绝非易事。我当时想,这家伙真讨厌。尽管他的很多想法都有道理,我却不需要别人跟我说交易有多么难做。毕竟我已饱读各类书,比大多数人做过更多功课。交易这事对他们应该是难事,那些人从未像我那样努力过,但对我而言,并不是那么难。我还没读完第1章,这家伙就让我心烦意乱了。我只想要一张简洁明确告诉我如何赚钱的单子!
我还是坚持读下去,撒普博士一直在触摸我的心理按钮。他说几乎没有人可以给我一个系统,让我可以用来在市场上赚大钱。他没有说不能建立这样的系统,只是说,如果有人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系统,可能也帮不上忙。我开始怀疑撒普博士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他貌似在说,即便有人给了我一个非常完美的系统,我也会糟蹋了这个好东西。他怎么可以说出这种武断的话呢?我聪明而且有自制力,在交易之外的事业也很成功,他想必说的是其他人,不是我(我用了差不多10年时间才明白他是正确的,我找到一个始终适合自己的系统,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看着别人在做同样的事情)。
那么为什么我还要继续读那本书呢?我猜想是由于种种原因,书中的很多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比如,撒普博士说赢家交易员往往输的次数比赢的时候多——也许只有35%的时间是赚钱的,我在20世纪90年代赚钱的交易也不到50%,撒普博士显然十分了解这种现象。他讨论了建立正的期望值,或者说盈利的数学期望值,并且给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公式。由于赔钱是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他讨论了学习如何接受交易中的亏损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不承认自己在交易中犯错而把情况搞得更糟。所有这些观点都打动了我。
撒普博士还谈到了为自己的交易结果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换言之,如果你决定按照投资通信上推荐的股票做投资,像我所做的那样,你输了钱,那是你的错,不能归责于投资通信,是你选了那份投资通信,是你决定相信上面推荐的股票,因为它们在75%时间里都赚钱,所以你决定不再用6个月时间模拟交易这些股票,先确认投资效果再真枪实弹地投入资金。你没有寻找独立来源验证他们的推荐记录,所有这一切,都是你的决定,是你自己做的,是你的错。
尽管由自己承担全部损失责任让我很困扰,我知道这是对待这种情况的正确方式。你曾为自己糟糕的交易结果责怪别人吗?如果有过,请找一个信得过的为你提供交易建议的外部顾问,当着他的面,做这个承担责任的练习,看看是否你可以说出你当时是怎样造成错误后果却把责任推给别人的。有人告诉你去买哪只股票,而你决定相信他,对吗?那是你自己做出的选择。你的基金经理损失了100万美元,那是你全部的财富?你没有做充分的背景调查,因为你没有想到过那个人会偷走你的钱。你也没打算把所有资金分成三份,交给三个基金经理打理。下次亏钱时,试试“这不是我的错”游戏吧。如果你不能找到自己的错误,就请别人来帮你吧,告诉他们千万别留情面。
是的,许多事情都不会是一样的,这样说当然是对的,而且我们也没有时间去考虑每个决定的各种可能选项。如果我们真的那样做了,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但是对于大的决定,比如把全部财富投到哪里,或者是否要启用一个从未试验过的交易系统,用自己的钱去尝试,应该怎样做?难道这些决策还不够大,不值得准备好应急方案吗?
当你停下来真正考虑这个问题时,如果不认为让那些事情发生是你的责任,你又怎会去做一些必要的事情呢?我没有对那些本应查核的通信文章进行全面分析,会不会是因为我不知道该和谁谈这件事呢?又或者我没有独立核实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做吗?我没有想到花500美元请个大学生帮我研究那些股票,是因为我觉得那样做成本太高吗?也许是我急于去赚钱,而想的是如果用6个月的时间做实验,可能会影响到赚钱吧?
最大的可能性是你们至少和我差不多都在回避(是的,回避!)采取一些审慎的、能帮我们省一大笔钱的做法。检讨一下你自己吧。如果你没有找出自己应该做得更好的5~10件事,说明你还不够努力。更重要的是,你未来可能不得不继续在交易中纠缠不清。
读到后面,这本书谈到了一些导致大多数人在市场上犯错的心理偏差。例如,我们的思维能力无法接受市场提供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会简化、删除或扭曲信息,其结果是,如果你认为趋势追踪系统没有用,就可能会忽略那些有关如何交易的信息。真可怜!你的行为已经显示出一种判断偏差。你把事情大而化之了(认为趋势追踪系统没有用),结果是你忽略了大量本应留意的交易相关信息。但是你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另一个是所谓的乐透(lotto)偏差,指的是人们在掌握了一些对获利有用的信息时,会形成对成功机会的自信。例如,有些人会不理性地相信自己能赢,而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使用的一组指标——移动平均和震荡指标,告诉他们何时该入市。而其他人比如我,同样会有毫无理性的“万事尽在掌握之中”和对成功机会的感觉,因为他们是按照炒股通信的推荐买的。哦,我的老天!
当读到其他心理偏差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到交易者时,我深受触动。撒普博士给出了令人信服的例子,在他讨论到的各种行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本书提到,大多数人把交易系统视为解决下面这个问题的良方:我应该何时入市。我完全同意他的说法,我也是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何时进入市场。不幸的是,何时入市是交易系统最不重要的问题。我听撒普博士和另一位市场大师琳达·拉斯奇克(Linda Raschke)说过,他们测试过一些可以赚钱的随机入市型操作系统,但不容易交易,这些系统依靠掷硬币决定入市,然后择机退出市场,他们确信对于交易者而言,退出时机要比何时进入市场更重要。
尽管所有这些都能引起我的共鸣,但也有不少内容暂时打动不了我。例如,撒普博士认为一个好的交易系统至少包括10个部分,最重要的是目标。目标?真的吗?我要赚到一个人所能赚到的最多的钱,这就是我的目标!低于这个目标,都会限制我的潜力,对吧?哪个疯子想限制自己多赚一些钱呢?可惜那只是我的个人想法,继续读下去,我发现在设计或使用交易系统之前应确定目标,给出了让人信服的解释。我当时在想,这个撒普真的开始让我心烦了。
1.4 教训各不相同
我发现这本书里的一些概念很刺激,但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仓位调整策略的威力。仓位调整策略只是交易系统的一部分,回答了“我在这项交易中愿意承担多少风险”的问题。听上去很简单,对吗?是的,可又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我告诉你,将会把你放在具有以下特点的交易系统中:赢率为35%。赢的时候平均赚的钱是输时亏的钱的3倍,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我再告诉你,在过去10年中,我用这个系统为25个人操盘,分别放在独立的账户里呢?尽管某些年要比其他年的收益好,但每年都有一些时间,收益是在负数区间,而在第10年,每个账户都赚了钱。每个账号都在同一家经纪商那里开户,起步资金为10万美元,缴纳的佣金比例也是相同的,而且只在流动性市场交易,这个系统听上去还不错吧?
下面告诉你一些令人烦恼的情况:尽管这个系统每年都盈利,但25个账户的收益率非常不同。2014年的收益率从4%到95%不等,再前一年的收益率是2%~72%。在头8年里,各账户的表现差距很大。账户的表现由一家可信赖的会计师行审计,确认结果是完全准确的。
但怎么会是这样的呢?要知道,这完全是一个自动交易系统——交易者自动进入和退出市场,每个人起步资金都一样多,做的也是一样的交易,在同一时间退出。各个账户间出现的收益率差异可能是因为交易时间和价位上的微小差别造成的,但影响应该没那么大。你也许会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答案就是仓位调整策略,每次交易对每个账户都是相同的,除了每次交易承担风险的资金不同。账户1的主人每次交易所冒的风险是0.5%,每年的价格下跌和收益率都是最小的;账户25的主人采用的是更复杂的仓位调整策略,用来承担风险的资金更多,这个账户也会发生更大的回撤,最大幅度可达到65%。其主人的目标是每年至少赚50%,即便这意味着最大回撤可能高达75%。由于他愿意忍受下跌,大多数年份他能赚50%以上。
这两个账户展示了用来达成目标的两种可能的仓位调整方法。有许多仓位调整策略,可以搭配组合成几千种策略。例如,大多数交易者了解波动性在市场上的重要性,尽管不一定所有情况都是如此,许多交易者觉得较大的波动性等同于较大的风险。那么当市场表现出明显高于平常的波动性时(比如是过去90天平均波幅的2倍),你持有较低仓位会出现什么情况?或者当波幅超过某个预先确定的值时,你采取1%的风险资金策略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对于同样一个交易,有几千种仓位调整可能性,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种结果的差异听上去似乎难以让人相信,对吗?我同意你的看法——至少在我做完一些独立研究之前是的,但我发现仓位调整确实可以导致不同的收益。我自己还用软件测试过仓位调整造成的影响,进一步说服了我自己。
但你最好别听我的,你可以用一种简易方法自己测试一下,你的花费不会超过20美元。还记得在本章开始时我提到的弹球游戏吗?这个游戏其实就是一个采用仓位调整方法达成目标的例子(如目标是不惜代价赢得游戏,即便破产也在所不惜)。下面就是你该做的:
· 把100个弹球放入一只黑色袋子里。
· 一个人随机每次拿出一个弹球,拿出60个时,游戏结束。
· 所有参与者(何不邀请家人参与?相信我,很好玩的!)开始时都有10万美元,在每次拿出一个弹球之前,大家各自决定下多大赌注。
· 每次拿出一个弹球,记下结果(即抽出的弹球),然后再将其放回袋子里。
· 在袋子里,弹球有不同的颜色,抽到的结果如下:
· 65个黑色弹球,你将输掉所有赌注
· 15个蓝色弹球,你将赢得所有赌注
· 7个绿色弹球,你赢得你下赌注的2倍
· 6个黄色弹球,你赢得你下赌注的3倍
· 3个银色弹球,你赢得你下赌注的5倍
· 2个金色弹球,你赢得你下赌注的10倍
· 2个粉色弹球,你赢得你下赌注的20倍
要记住这个游戏的关键是帮助你理解仓位调整策略的重要性。每个参与者做的是同样的交易(即摸出弹球),唯一不同是赌注的大小。也就是说,弹球分布实际上是和许多好的趋势跟踪系统的交易分布类似(即你65%的时间会输,但是使用仓位调整策略,赢家用这个系统可以赚很多钱)。
是的,撒普博士的书让我大开眼界,所以你大概认为我会马上用到书上所学的东西,从某个角度看是这样的。后面10年我做了一些交易,弥补了一些亏损。我继续研究和测试系统,但还达不到让我满意到可以真枪实弹使用的水平。我继续阅读撒普博士的书,开始接受一些早期的概念,如目标的重要性,我也继续参考通信推荐的股票做交易,有输有赚,平均计算大概没赔没赚。但我的交易太小,对财务状况没有明显影响。
直到2004年年末,我觉得是时候多拿一些钱用在“已被验证”的自动交易系统上了。我上网找了一个系统设计师,他卖给我两套黑箱系统——也就是说未告知系统的逻辑,所以你只能看到交易的结果,大约花了3000美元。后向测试结果非常棒。总之,如果每个交易仓位为1.5%,这两个系统年回报超过了50%,而在25年里最大回撤幅度不超过35%,每年的交易结果相当稳定。我找了一个商品交易顾问(CTA)代我操作这两个系统,等着钱源源不断流进我的口袋。
大约两年后,我输了50%的钱,我关闭了账户。嗯,我再一次觉得自己做了一个不错的决定,我要在购买系统前仔细研究它们,然后找人代我机械地操作。不幸的是这个系统似乎也是设计师曲线模拟的系统。曲线模拟意味着你用历史数据优化系统,直到得出最佳的模拟结果。问题在于曲线模拟的系统在未来的表现不一定良好。这是我花钱买到的另一个教训:如果你不知道系统是如何被测试的,很可能这个系统并未经过充分检验,不值得去尝试。
后来几年里,我只做过很少交易,选择站在市场外旁观,继续阅读和思考。
1.5 最终独占鳌头
2010年年初,也就是在买了那本书差不多10年之后,我觉得应该准备好再尝试一次了。我仍然担心会亏钱,但我相信,如果头寸小一点,可以随时停止交易,控制亏损范围。为了提高自律性,我为自己制定了几条规矩:
◆任何一次交易的金额都不超过账户总值的2%。
◆下单买入时,也下一个止损单(我的经纪人允许同时下这两种单,将其当作关联单处理,这很有帮助)。
◆当感觉不好时,降低头寸大小或退出市场。
◆采用跟踪止损。
◆重点做两类低风险交易:(a)通道突破时,和(b)回踩支撑线。
◆只有确认风险收益比率超过3时才参与交易。
◆如果账户价值下跌超过35%,则退出市场至少2周。
◆如果走势与我预期相反,或需很长时间才会和我期望方向一致,而我又不再看好这个交易时,在交易达到止损价位之前就应退出。
这套规则和撒普博士的综合交易计划一点也不靠近,但我抓住了不少利润丰厚的走势。
我等到5月份才开始做当年第一笔交易,这是一只天然气公司的股票,刚回踩了支撑线。走势相当强劲,而且在价格上行时,我增加了仓位,我不断上移止盈价位来扩大收益,最终这笔交易赚了4倍(是我投入资金的5倍)。如果我这笔交易亏损的话,不知道是否还有足够信心继续做交易了,这笔交易对我当年的投资结果有重要影响。
尽管我亏钱的次数还是比赚钱次数多——我估计只有30%的交易是赚钱的。但是赚钱的交易很大,而且我操作得很好。到年底时,我的账户增值130%以上,而且从未发生过回撤20%的情况。我很兴奋——每次查看账户时都发现账户余额又创新高,我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是真的。直到我已经赚了100%以上,我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做到了。
尽管有如此成绩,我还是犯了无数次赔了不少钱的错误。如果不犯这些错误,我可能至少可赚180%,甚至更多。12月我太太生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医院的那段时间,我没有像往常那样紧张地查看头寸。我提前确定了卖出价位,而不是平常那样,在看到市场运动未在我预想方向上快速变化时,依靠直觉退出。
而且我持有太多头寸,有时一次多达15个,其中一些是相关头寸。在经历过一次由于关联性造成的回撤之后,我订立了一份关联性研究通信,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关联系数矩阵,我更谨慎地持有近1年、5年和10年中关联度低或无关联的头寸。不幸的是,我发现任意一天的关联性,与过往1年、5年和10年期的关联度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这是另一个代价交易的教训!好大的代价!
而且随着继续交易,我注意到自己交易的标准也放松了。当然,我仍在寻找价格突破和反弹回踩支撑线的机会,但对于交易的机会也不那么挑剔了。我变得更冲动了,我发现自己确实需要时刻做交易,因为担心一离开市场便会错过一次较大的走势,那样就太遗憾了。结果在那年的下半年我做了太多亏损的交易,盈利严重受损。
我也没有系统地记录交易日志和检讨不足之处。我大致检查了一下,记下了一些犯的错误,但没有花时间做好这件事。如果我做得更好的话,至少可以少犯一些错。
这一年年初,我在每个头寸上冒得风险也太大,有几个月的风险比例是2%,账户的波幅说明我冒的风险太大了。我先降到1.5%,后来又降到1.25%,这样仍可以让我获得不少收益,更重要的是,每天账户波动幅度减小了,让我得以恢复心理平衡。这很有意思,2010年之前,我记得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每次交易只冒2%的风险,我怎么可能赚到钱呢?”如果你也这样想的话,那就去玩一下弹球游戏吧,先采取2%的风险,然后再试试10%的风险,你就会明白其中的差别了。
我坚定地认为,寻找具有良好风险收益比率的交易,以及采用头寸调整方法,是导致我取得成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我自己的研究告诉我,每次交易之中确实存在着运气因素,但这很难解释我在7个多月里获得的100%以上收益靠的是运气。尽管犯了那么多错误,我用到了撒普博士的许多规则,终于获得了不错的业绩。
你问我准备干什么吗?我已经停止交易了,打算花点时间,最少1年吧,专心致志地学习如何成为一名高效的交易者。按照撒普博士对“高效”的定义,效率指的是把犯错数量减小到对你的交易只有很微小影响的水平。
我已经提到过一些打算改善的方面,但是还没说过我的投资理念。你大概还记得我对“交易理念”是否有价值的看法吧,开始时我怀疑过它的重要性,不认为这是取得交易成功的关键。撒普博士在他的那本书中写到了交易者的理念的重要性,但我并没觉得有同感。毕竟如果我有一个很棒的计划而且坚持去做的话,交易理念还有多重要呢?
我持有太多的头寸。
我用了大约10年时间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正是理念上的问题,才让我犯了2010年的那些错误。正是因为理念,我才没有花更多时间去追求成为一名全职交易者;我害怕推掉舒适的工作,担心我的家人会怎样看。我在交易时萌发的想法、犹疑和不安,也与理念大有关系。我可以确定理念也影响了我的收益。所以,如同我抵触过的撒普思维法的其他概念,我现在确信,理念对于成为一名持续成功的交易者是重要因素,我打算再花几年时间,形成适合我的交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