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把握市场交易的内在规律(16)
早在18世纪初,亚当·斯密就说过这样一句话:“同业中的人即使为了娱乐和消遣也很少聚在一起,但他们的对话通常不是导致对付公众的阴谋,便是抬高价格的计划。”事实也一再证明,这种非寡头垄断同盟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
其实,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可进行一些非价格的竞争,如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技术含量上下工夫,向品牌、技术竞争过渡;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劣势企业主动从行业中退出;再就是从国际市场上寻找出路。因此,中国的企业家们应该尽快地从联盟的阴影中走出来,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心态去谋求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完全不必去组织什么价格联盟,不如革新技术,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不把所有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范围经济
提起范围经济,很多人以为就是规模经济,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范围经济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即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一般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通常是企业或生产单位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范围经济是研究经济组织的生产或经营范围与经济效益关系的一个基本范畴。
企业进行多产品联合生产时,产品种类的数量是有限度的,并不是越多越好,总是存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表现企业的一体化或多元化经营总是有限度的,而且理论上存在一个最优的经营组合。企业进行多产品联合生产时,在产品的组合上是可选择的,表现为某产品的生产对一个企业来讲不存在范围经济,但对另一个企业来讲也许存在范围经济,或者是,某产品的生产对两个企业来讲都存在范围经济,但在一个企业生产的范围经济比在另一个企业生产的范围经济要大。
专业化本身也存在一个经济与不经济的问题,即专业化不一定经济。范围经济和范围不经济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体化(即非专业化)经济和非一体化经济的问题,或者说是专业化经济与专业化不经济的问题,企业何时存在专业化经济,何时存在专业化不经济,实际上就回答了联合生产何时存在范围经济,何时存在范围不经济,这就为联合生产合理范围的确定提供了一个量化标准。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其生产过程可能不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却可能获得范围经济;一个工厂用较大规模只生产某一种产品可能会产生规模经济,但是却不可能获得范围经济;范围经济强调生产不同种类产品(包括品种与规格)获得的经济性,规模经济强调的是产量规模带来的经济性。
那么,范围经济具有哪些优势呢?
(1)生产成本优势。主要是表现为分摊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分摊固定成本主要表现为分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变动成本,主要表现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2)差异化优势。差异化是指企业提供产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的质量、功能、外观、品种、规格及提供的服务等,这种多样性能使消费者认同该产品并区别于其他企业提供的类似产品。范围经济形成的差异化优势特别明显,差异化一方面满足了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差别化”需求,同时,差异化也是企业寻求范围经济的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3)市场营销优势。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获得市场营销优势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市场营销的关键在于正确定位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市场营销强调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从营销理论来说,就是从产品、价格、地点、促销、公共舆论、政治或权力等方面体现企业的竞争能力。而范围经济形成的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体现了企业在产品、品质和价格方面的竞争能力。同时又能在内部建立的营销平台上,利用原有的渠道销售多种产品,还能更好地利用企业已经形成的品牌优势,为新产品开拓市场,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同时也对跟进者形成巨大的进入障碍。
(4)技术创新优势。首先,对范围经济的理解和受益,使企业管理层对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更加重视;其次,范围经济利益的驱动可以导致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持续的创新活动将使企业在应用新材料、采用新工艺、培养创新团队、加强市场调研等等方面获得突破,最终将形成企业强大的核心竞争优势。
(5)抵御风险的优势。范围经济在成本、差异化、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范围经济还强化了企业的“新陈代谢”和互补性。
其实范围经济在生活中比较常见,比如一个火力发电厂在其附近建一砖厂,而生产砖的原材料就是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煤渣。煤渣对于发电厂完全是废物,原来发电厂还要花专门的资金清理它们,而现在砖厂不仅可以帮助清理掉煤渣,还可以把它们转变为有用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卖钱。发电厂不仅节省了清理煤渣的费用,还通过砖的销售获得额外的收入。总收入的增加使得它相对于同行具有成本优势,即使电的销售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它仍能得到高于对手的利润。
范围经济也并非一定要在一个企业的范围内存在,企业与企业间同样可以形成范围经济。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砖厂不是发电厂所建,而是由另一个企业所建,就形成了企业间的范围经济。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电厂可能把煤渣以很低的价格卖给砖厂,它仍然可以节省清理费用,还能获得销售煤渣的收入。但是我们从砖厂看,因为它的原材料是别的厂商的废料,肯定是成本极低。所以相对于其他的砖厂,它就享受到成本节约的好处,成本的降低使得它可以降低价格获得竞争优势。
生产互补可以发生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发生在企业之间。不管是哪种情况,两种产品的生产商都可以受益。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很多废物,或者下脚料,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对别的企业或者是生产别的产品可能有用甚至重要。所以企业不能仅从自己产品或行业的角度看待它们,而是要从更高的高度,更广的角度发掘它们的价值,尽力变废为宝。例如,某个生产防盗门的企业,利用下脚料生产鞋架,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运用。再者,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看,如果企业找到生产技术和生产机会充分利用别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或下脚料,或者是别的企业的闲置资源,就能找到降低成本的机会空间。
第六节需求与消费行为
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需求定理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作为需求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欲望;第二,有购买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狂。当时英国棉纺织业中心曼彻斯特的商人对把洋布销到中国十分乐观,他们估计,中国有4亿人,假如有l亿人晚上戴睡帽,每人每年用两顶,整个曼彻斯特的棉纺厂即使加班加点也不够,何况这只是睡帽,还有衣服、裤子、被子、单子……都需要洋布。于是他们把大量洋布运到中国,结果这是一枕黄粱美梦:洋布在中国根本卖不出去。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洋布并没有满足中国人需求的两个条件。当时中国人没有戴睡帽的习惯,衣服也用自产的丝绸和土布,所以对英国机织洋布没有购买欲望。另一方面,当时中国人也很穷,农民手中现金极少,缺乏购买商品的能力,所以洋布在中国卖不出去。英国人可以用炮舰打开中国国门,把洋布运到中国,但无法强迫中国人购买。
我们到商场去购物是为了得到效用,因此总要比较一下货币支出与能获得的效用,看值不值。如果我们的货币收入是一定的,即每单位货币给我们带来的效用都是相等的,那么我们对某物品愿意付出的价格就以该物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如果边际效用大,我们就愿意付较高的价格;如果边际效用小,我们就只愿付较低的价格。随着我们购买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的边际效用随之递减,这样我们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降低。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我们对某物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就呈反向变动,这就是需求定理。在理解需求定理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1)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离开了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例如,如果收入增加,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量就不一定呈反方向变动。
(2)需求定理指的是一般商品的规律,但这一定理也有例外。比较重要的是炫耀性商品与吉芬商品。
(3)需求定理反映了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这种变动关系是由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共同作用形成的。
(4)贵的优势商品和差的劣势商品各加上一个相同的固定费用,那么贵的优势商品就相对便宜,根据需求定律,相对便宜即意味需求量上升。
在众多知名的连锁超市中,人们对沃尔玛的低廉价格有着深刻的印象。如果你问沃尔玛的员工:沃尔玛靠什么来吸引顾客?他们大都回答:便宜。有人甚至会说沃尔玛是5元进的货3元卖,5元进的货3元卖,这不是亏本的买卖吗·沃尔玛靠什么赚钱?怎么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呢?原来沃尔玛并不是什么商品都打折,只有部分商品打折,给顾客留下便宜的印象。于是根据需求定理,就会吸引顾客到沃尔玛来 顾客既然来了,就会稍带买些并没有打折的商品,于是带动了整个商场的销售量、为了避免顾客只冲部分商品来超市,沃尔玛采取了轮流打折的策略,让顾客也搞不清今天哪种商品打折,反正总有打折的商品,从而养成到沃尔玛消费的习惯,保证了沃尔玛的可持续发展。
需求定理认为,价格与需求是成反向变动的,在经济学史上就曾经有一个探讨需求定理作用的有趣故事。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认为, 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的前途堪忧;而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未利安·西蒙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人类社会的前途还是光明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支持者,形成了两个派别:悲观派和乐观派,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争论。由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只好用时间来检验了。为此他们打了赌,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如果像埃尔里奇说的那样,不可再生性资源总有一天会消耗完的话,它们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如果像西蒙说的那样,技术的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社会发生的各种问题的话,它们的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他们选了5种金属: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物质,每种金属各200美元、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果然上升了,西蒙就输了,他要付给埃尔里奇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埃尔里奇就输了,他将把总差价支付给西蒙。经过了漫长的10年的等待,事情终于有了结果,最后是西蒙赢了:5种金属无一例外都降了价。
为什么这5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价格都下降了呢?这是因为世界上任何资源都有替代品,当这些资源的价格上升时,会刺激人们去开发和使用它们的替代品,它们的需求就会减少,这就是需求定理。而需求的减少又会使其价格下降。比如在青铜器时代,人们用铜做器物:铜锅、铜盆、铜剑……甚至镜子和货币也是铜做的:铜镜、铜钱。现在为什么只能在博物馆看到这些东西呢?就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很多青铜的替代品,比如用铁制锅和剑,用塑料制盆,用玻璃制镜,用纸制钱等等。铜的需求就会大大减少,价格也就会下降了。
因此正如西蒙所说的,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各种 问题,人类社会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享受有差别的生活——消费与消费品
消费品是指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方面消费需求的物品。市场上提供的种种例如家电、食品、理发等等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产品或者劳务都可以称为消费品。而人们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经济行为就是消费。
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消费品可以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