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慈禧太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随驾大臣(1)

这些朝臣们看起来都是那么庄严肃穆,可是对于朝廷来说,他们又有多重要呢?那些国家大事离开了他们会不会变成一团乱麻?又或者如同一匹马,尽管没有了尾巴,照样可以生活呢?至少在我看来,这些人最擅长的就是乖乖地站在太后面前,显示自己的恭敬,其他的似乎就没有什么了。也难免我对他们的能力与作用持怀疑态度,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朝臣理直气壮地、痛痛快快地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在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是如此。

按照常理来说,朝臣的职责应该是给太后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做太后的左膀右臂,帮助太后将朝政处理得合情合理。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些人都太担心自己的脑袋,总是向太后讲一些有意逢迎的话,即使有了不好的消息,他们也不会如实禀报,而是有意歪曲事实,为的就是博得老佛爷的欢心。

我突然记起父亲曾经和我说过的一件事,那还是在甲午年中日海战的时候。当时,因为朝臣们都害怕太后发怒,始终不敢把打了败仗的消息告诉她,慈禧听到的全是“连连获胜”“我军大捷”之类的谎话,甚至于中国远洋舰队最后全军覆没了,她还被蒙在鼓里呢。

尽管如此,他们毕竟是朝廷重臣,这御用列车上当然要有专门为他们准备的车厢。不过,他们的待遇并不是太后之下最好的,仅次于太后的人是总管太监李莲英。那些朝廷重臣们,不管是最高级还是最低级的,全都挤在了一个车厢里面。而李莲英呢?有一整节车厢完全属于他自己,里面富丽堂皇又舒适自在,唯有太后的车厢才能比得过。这难道不稀奇吗?

为了让大家不至于走错房间,很多车厢外面挂着一块牌子,上面标明是什么人物的车厢,或者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比如这辆为朝廷重臣提供的车厢,就在显眼的位置上写着“内务府”三个大字,怕与铁路官员的车厢弄混了。不过,太后的那节车厢是个例外,牌子绝对是不能挂的,可记号必须得有,工人们便在那金黄色的车身上,用天蓝色漆画了两条舞动的巨龙,看起来色彩艳丽,气势慑人。

这些所谓的朝廷重臣们,在外人面前耀武扬威,似乎觉得自己很是重要。可实际的情形是怎样的呢?我二哥勋龄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所以,我对这点是十分清楚的,绝对不会因为私心而有所隐瞒。事实是,他们绝对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就拿二哥为例,他的为人与长相,确实都很出众,平日里的穿戴也很雍容华贵,不仅如此,他的能力、学问也不比别人差,完全可以担负一些重任。可是,他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用武之地,平日里连非常简单的事情都没有机会去做,想发挥自己所长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他唯一能为朝廷出力的地方,就是自己出色的长相与服饰了。

内务府大臣,这个头衔够大了吧?应该是负责所有与内务有关的事宜。不管是如今的中国国民政府,还是美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从政治地位上来说,内政部长或是同等职位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在晚清的中国却恰恰相反,我们下面要说的庆善就是一例。他一个堂堂内务府大臣,管理的事务却都是鸡毛蒜皮的一些小事。打个比方来说,他就相当于一个大户人家的仆从或者总管,所管理的只是宫里的一些琐事。与其他大臣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是,他在宫里面,比旁人接近太后的机会要多一些。如果太后恰好看到他,指令他去做点别的事情,那他就可以想办法给自己谋些私利。

本书写到这里,要专门介绍一下这些大臣们的服饰。尽管他们的才能是平淡无奇的,甚至可以说很平庸,尽管他们的地位并非多么重要,可是,他们的穿着却非常合乎标准,并且是整齐划一的。庆善就是一个服饰非常精致的人。头上一顶小洋伞式的圆帽,一颗红珊瑚的顶子装饰其上——这是清王朝一品大臣的专利,红色顶子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帽子后面还拖着根孔雀毛的翎子,随着脑袋的动作流光溢彩地闪烁着荣耀。有一种“双眼”的翎子是最为尊贵的,只有获得主上的恩准才能使用,绝对不能滥用。在大清这几百年的历史里,只有三个人得到过这特别的恩典,风云人物李鸿章就是其中之一。(编者按:此处说法有误。从乾隆朝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有傅恒、福康安、李鸿章等7人,而被赐双眼花翎者多达20余人。)庆善是没有资格得到如此殊荣的。不过,庆善的衣服还是很考究,甚至可以说是很漂亮。他身着一件齐脚跟长的天蓝色箭衣,外面套着件马褂,颜色紫中透红,上面隐隐地透着许多花纹。花纹的颜色同衣服是一样的,所以看上去是若有若无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暗花”。据说,这是一种最精致、最讲究的花体,织起来很需要一番工夫。暗花的花纹多半是变形的“福”“禄”“寿”等字,表达的是长命富贵、福寿双全等美好的意思。不光是这马褂上面,就是那天蓝色的箭衣上,也织着相同的花纹,而且也是“暗花”,这样就和马褂完全搭配。仅就这一点来说,庆善这身衣服的确是不同凡响,再加上脚下一双反着光的黑缎朝靴,真可以算是仪表堂堂了呢!

这些朝廷大员们身上,除了漂亮的衣服之外,还有两根所谓的“忠孝带”也很显眼。这是两根白色的丝带,拴在腰带上,上面分别绣着“忠”“孝”两个字。不管哪个朝臣,只要是离开朝廷出差到外头去,就得佩戴,意在让那些朝臣心里总想着朝廷:身子不在,心却不能离开,对朝廷绝对忠诚。

就拿这次随驾出巡来说吧,不管哪个大臣的腰带上都有两根这样的东西,如同礼盒上面系着的彩色带子。不仅如此,在两根忠孝带的末端,还有两对很小的荷包。这荷包是没有固定样式的,于是乎便出现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各种花式,上面都有极为讲究的手工刺绣,色彩艳丽,耀人眼目,让这“礼物”更显得华贵可人。说起这些荷包的功用,实际上只是一个摆设罢了,从来也没有谁用它装过东西。这美丽的荷包与白色的丝带一起,共同构成了外出的大臣们随身而带的忠孝带,为了表示对朝廷忠心的忠孝带!可是,这一次这些随驾的大臣们有哪个远离了朝廷呢?太后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朝廷啊。

这些大臣身上惹人注目的配件,除去荷包之外,还有腰带。腰带的材料是蓝色的丝线,乃是人工手织而成,色彩艳丽。腰带上面起联结作用的是一副扣子,扣子同荷包一样,式样并不要求统一,可以任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各种各样的来。于是,人们又把这扣子当成了炫耀自己的工具。朝臣们挖空心思地求购与众不同的扣子,想在扣子上面显示自己的出类拔萃。扣子的种类很多,金、银、铜质地的扣子是最常见的,一般都是那些官位较低的朝臣佩戴,完全是因为囊中羞涩不得已而为之。但凡有些财力的官员,都会随心挑选自己中意的样子,比如庆善,他就是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