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CCNA迷雾](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998/687998/b_687998.jpg)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见图1-1)是一个纯的理论分析模型,也就是说,OSI参考模型本身并不是一个具体协议的真实分层。在该模型出现之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具体的协议栈具有完整的7个功能分层,这与网络的历史发展有关。虽然今天使用的协议没有严格按照OSI七层分层,但人们仍然使用OSI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尤其在研究和教学方面。这正是体现了OSI的理论指导功能。
从图1-1中可以看到,整个参考模型分成7层(Layer),为了便于描述,为每层编了序号,起了名字。从下到上依次是: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E3A90/3590506704534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3_0001.jpg?sign=1738885536-HsUY8dgdDgfqY05PplwX0ntzKb6NHEFv-0-e95e0872ba6adedf9cb851b194bb06d9)
图1-1 OSI参考模型
第1层,物理层;
第2层,数据链路层;
第3层,网络层;
第4层,传输层;
第5层,会话层;
第6层,表示层;
第7层,应用层。
分层是为了降低复杂程度。不难想象,把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去分析就会简单得多。分层也有利于加速协议的发展和优化,更好地体现开放性。针对某一层所进行的优化和修改并不影响其他层的功能。
根据功能不同而分层是OSI分层的原则。如果功能相同或相近,就把它们划分在同一个层上,如果不同,就要分层。不同的层所完成的工作是不同的。层与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的关系是:下层为上层服务(请参阅1.3节)。
常见的协议如TCP/IP、以太网、FDDI、IEEE 802.3和IEEE 802.5等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对比)关系,如图1-2所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5E3A90/3590506704534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013_0002.jpg?sign=1738885536-wAr0lIX7Z1SqHWEjrDKEttvojQRYuv3V-0-613ae1623eb38819a5ccc519cf78a41a)
图1-2 常见协议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