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通史(第四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的角逐(7)

鉴于英德两国银团的分工与合作,德方在谈判过程中提出津镇铁路分三段修筑,其中由天津到济南一线由德华银行承建,济南至山东南境由德国包造,山东南境至镇江一线归英国的汇丰银行建造。这个建议对于英德两国银团的分工固然方便,但从许景澄等人的立场看,分段建筑实在障碍甚多,因此中方建议,津镇铁路的全线必须统一规划、一律办理。(《清季外交史料》第3册,2284—2285页。)经过一番争论和妥协,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津镇铁路以山东峄县为界,分南北两段建造,南段由英国公司负责承建与管理,北段归德华银行承建和负责。1899年5月18日,津镇铁路督办许景澄、帮办张翼与英国中英银公司、德国德华银行在北京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其借款、承建及管理模式实际上是参照卢汉铁路的方案。

津镇铁路的最初动议原本是为了利用美国的资本,结果却被英德两国的银团获得了承建权,美国资本集团的失望可想而知,因此美国资本将重心转移到粤汉铁路的争夺上。

粤汉铁路最初拟议从武昌经江西至广州,后欲以粵汉路与法国自九龙起计划筑至湖南的铁路竞争,并拉直铁路,缩短距离,在湖南绅民的要求下,将粤汉铁路改为经湖南下广州。粤汉铁路全长约1048公里,工程预算约为3000万两,铁路所经的湖南、广东、湖北的绅民对粤汉铁路怀有极大的热情,倡议集股修筑,不用外国资本。湖南绅民迅速创办了湘粤铁路公司,准备集股自行修建,以此抵制外国资本的输入和外国人的控制。1898年1月26日,清政府谕令直隶总督王文韶、鄂督张之洞、粤督谭钟麟、湖南巡抚陈宝箴等随时会商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参照卢汉铁路的办法,妥议招股借款各节,并选举各省绅商,设立分局,迅速开办。谕令建议,各国如有承办此路为请者,即由总理衙门告以三省绅商自行承办,已有成议为辞予以拒绝。(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2册,498—499页。)

清政府以三省绅商自筹资金为辞拒绝外国资本只是一种外交手段,实际上盛宣怀、张之洞等人并不相信三省绅商有能力自筹到足够的资金,他们的真正目的是将粵汉铁路的承建权交给美国,以三省绅商自筹资金为辞所拒绝的只是英、法、德、俄等国。按照盛宣怀的分析,德国已强占胶州湾,俄国也强租了旅顺,法国对海南岛虎视眈眈,英国或有图扼长江吴淞之谋,结果造成中国的各海口几尽为外国人所控制。仅有内地,尚可南北往来。而汉口为各行省南北东西水陆交通之枢纽,若粵汉铁路再被英国人控制,将来北方俄国人控制的铁路南引,南方英国人控制的铁路北上,那么中国的国家安全则不堪设想。基于此,盛宣怀认为无论如何,粤汉铁路的承建权都不能再落到英、法、德、俄的手中。而三省绅商的集资能力,盛宣怀、张之洞等人也深表怀疑,即使能够筹集部分资金,但肯定远远不够。为了使粤汉铁路早日建成,必然要利用外国的资本,而美国此时不断宣称保全中国,在中国既无势力范围,也无铁路权益,因此盛宣怀建议,为了以粵汉路保卢汉路,压制比利时在卢汉路上让步,并抵制英、法、德、俄等国的觊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只有利用美国资本修筑粤汉铁路方能达到目的。(盛宣怀:《愚斋存稿》卷三十一,16页。)

盛宣怀的建议获得清政府的批准,1898年4月2日,清廷谕准粤汉铁路向美国公司借款。14日,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委托驻美大臣伍廷芳为代表与美国合兴公司在华盛顿签订《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746—749页。)

粤汉铁路的承建权终于落入美国人的手中,在中国华南地区具有重要经济利益的英国自然感到不安,然而为了讨好美国,赢得美国对其在华利益进行支持,英国政府也未便在粤汉铁路的承建权问题上与美国人进行竞争。后经两国公使从中斡旋,英国的中英公司与美国的合兴公司进行谈判,并于1898年12月达成协议,约定今后任何一方在中国经办的企业均邀请对方参加一半的投资,只是对方不必承担必须参加的义务。根据这项约定,合兴公司承建的粤汉铁路,允许中英公司参加投资;中英公司承建的广九铁路,允许合兴公司参加投资。英美两国公司的约定,或许有助于粤汉铁路的建设,但另一结果却是使中国政府原本拒绝英国投资粤汉铁路,防止英国控制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设想化为泡影。

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签字后,华美合兴公司即派员对线路进行了勘察。1899年3月,合兴公司向中国方面提交铁路附近开矿章程,提出在韶州、衡州、郴州等地开矿的要求。中方根据清政府路矿不能兼办的新章程,婉拒了美国方面的要求。然而美国方面坚持,中美粤汉铁路的借款合同在前,而新规定在后。根据中美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的约定,美方有权在铁路所经过的附近地区开矿。

美方的要求引起了湖北、湖南、广东三省绅商的强烈不满,而已经签署的借款合同中也确实同意合兴公司有在铁路所经地区开矿的权力。这种不可和解的冲突几乎使粤汉铁路的合作谈判陷入僵局,后在美国驻华公使及张之洞等人调解下,粤汉铁路合作的谈判得以继续。1900年7月13日,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代表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在华盛顿与合兴公司签订《粤汉铁路借款续约》,(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一),954—965页。)给予合兴公司开办同铁路有关的火轮、渡船、栈房及其工厂的特权。

粤汉铁路、卢汉铁路及津卢铁路虽然基本构成了中国铁路网的大框架,但这个框架的主体部分只是沟通了中国的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如果不能将东三省并入这个铁路网,那么这个网络结构总是不太合理与圆满的。

东三省的铁路建设也曾引起国际资本的高度关注,美、英、德、法等国的资本都曾有意于东三省铁路的承建权,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俄国的反对。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有意联合俄国抵制日本,俄国也以主持干涉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有功而向中国索取更多的特权。1896年6月3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俄国政府签订《中俄密约》,该密约以中俄结成军事同盟对付日本为借口,允许俄国以华俄道胜银行的名义组成铁路公司,建筑并经营一条从西伯利亚铁路引入中国境内,通过黑龙江、吉林两省以达海参崴的铁路,并规定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均可使用该路运兵、运粮和运送军用物资。这条铁路又称“东清铁路”。李鸿章还允诺中国不拟展筑向北延长的铁路,如果一定要修筑,则使用俄国的资本,聘用俄国工程师。

根据李鸿章与俄国方面达成的原则,1896年9月8日,中国驻俄兼驻德公使许景澄与华俄道胜银行总办罗启泰在柏林签订《建造经理东省铁路合同》,议定由华俄道胜银行组建中国东省铁路(又称“中东铁路”)公司,建造经理东省铁路,公司章程应照俄国铁路公司成规办理,所有的股票只准华俄商民购买。

12月29日,东省铁路股票开始发售,由于开售仅几分钟就宣布结束,预告出售30%的股票全部由俄国政府买进。东省铁路的各项权力实际上集中在俄国政府手中。同月,俄国督办西伯利亚铁路事务大臣库洛木金单方面公布经俄国政府批准的《东省铁路公司章程》,公然违背中俄双方先前达成的共识,更加放肆地侵犯中国的主权。1897年3月1日,东省铁路公司正式成立,总公司设在圣彼得堡,分公司设在北京,清政府任命许景澄兼任公司总董(一称“督办”),俄国政府任命盖尔贝茨为会办。东省铁路的建设进入正式筹备的阶段。

俄国向来视中国的东三省为其坚固的势力范围,不许别的国家染指。俄国政府的真实意图是,所有邻近俄国边境的中国各省,尤其是东三省,除了俄国外,不希望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势力。(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册,335页。)然而俄国自己却又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它除了期望拥有东三省的特权外,总是企图进入别国的势力范围,尤其是期望深入长江流域的英国势力范围。

在卢汉铁路借款的问题上,俄国人通过法俄联盟的关系,利用小国比利时战胜了英国和德国,其势力范围明显地进入英国人控制的长江流域。对于俄国人的进入,尤其是俄国人在卢汉铁路借款问题上的做法与胜利,英国人一直耿耿于怀,英国人认为一味被动地防止俄国势力的进入,不如主动地将自己的势力打入俄国人的地盘,于是对于俄国人在东三省的特权,英国人总想找机会进行挑战。

从清政府方面说,要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需要各列强的借款和支持,但是甲午战争后特殊的中国弱势又使中国政府对各国势力的进入保持一种警惕和怀疑,于是中国政府有意利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将各列强的在华势力进行分化和控制,铁路借款问题就是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坚决阻止英国承建粵汉路,转而让给对中国主张保全政策的美国,将卢汉路让与小国比利时。因此,对于俄国势力进入英国的范围,对于英国势力试图染指俄国人控制的东三省,清政府不仅不反对,而且可能更期望如此。

清政府的默许加剧了英俄之间的摩擦。俄国驻华代理公使巴布罗福最先以个人的身份向总理衙门表示:在天津—山海关铁路向北延长线上雇用英国工程师主持技术工作,将会引起俄国的不满。但是他的这个建议遭到了总理衙门的拒绝。过了两三天,即1897年8月17日,巴布罗福带着俄国政府的训令,向总理衙门要求以俄国工程师替换英国工程师金达的职位,并抗议中国政府修建山海关外铁路的决定没有事先与俄国协商,违反了中俄之间先前所达成的共识,侵犯了俄国的权益。(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册,332—333页。)

英国工程师金达在中国铁路建设方面服务了十多年,设计修造了唐胥铁路及津卢铁路等一系列工程,根基深厚,贡献良多。津卢铁路通车后,关东铁路山海关至关外的绥中段也通车了,原津榆铁路总局与津卢铁路总局合并为关内外铁路总局,原津卢铁路总局督办胡燏棻改任关内外铁路总局督办,原先在津卢铁路总局主持技术的金达随胡燏棻调任关内外铁路总局,主持将要修建的关外铁路的技术工作,不仅顺理成章,而且也是中国方面自己的权力,俄国人并无权力干涉。

当然,俄国人的抗议及更换金达的请求主要是反对英国的势力向东三省延伸,并不是完全对着中国政府的。8月21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往访总理衙门,表明英国政府对可能免去金达职务这一问题深为不快,并提醒中国政府,英国没有反对西伯利亚铁路延长线之通过满洲,这表明了英国无意于阻碍俄国的发展;但是,除非认为山海关向北延展的铁路是一条俄国的铁路,俄国便没有理由反对中国政府雇用它所愿意的任何一个国籍的工程师,何况是这样一个充分得到他们信任的工程师。总理衙门的官员对窦纳乐明确表示,中国政府是决不会同意辞退金达的。

俄国方面步步进逼。10月上旬,巴布罗福为此事不断向总理衙门施加压力,窦纳乐则不断地向总理衙门鼓劲,希望中国方面顶住俄国的压力。总理衙门有了英国方面的支持,确实不准备让步。

10月18日,巴布罗福径直往访窦纳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金达问题,他希望知道,总理衙门是不是已经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正式答应了英国方面的要求,金达不应从天津至吉林的延长线上撤换掉。窦纳乐对巴布罗福说,他曾向中国方面作这样要求,并且已经得到了允诺。窦纳乐还表示,他当然已经听到巴布罗福对金达的抨击,所以立即采取步骤来保护一个英国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他指出,金达曾在中国政府供职十多年,人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极干练、极诚实的人,中国人非常希望他保留职务。他最后还增加了一句,这种由一个友好强国的代表对于一个英国公民所加的抨击,实在使他惊诧万状。巴布罗福坦率地说,他并不因为金达是一个英国人而要驱逐他,而是因为他不是一个俄国人。他强调,俄国政府企望邻接俄国边界的中国各省内,除俄国外,不应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势力。

巴布罗福与窦纳乐的这次正面交锋使“金达事件”暂时搁置起来,不料到了1898年3月,巴布罗福兼用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向总理衙门提出将金达从天津至山海关线上调走,而代之以一位俄国人,并再次向中国方面强调,山海关以北的铁路线应该用俄国资本和俄国工程师来建筑。巴布罗福的态度非常坚决,所用的语言也极为强硬。但由于总理衙门有英国政府在背后支持,并没有答应巴布罗福的要求。(宓汝成:《中国近代铁路史资料》第1册,338—339页。)

俄国政府此时正为强租旅大的事情与清政府进行紧张的交涉,为了获得英国政府对它强租旅大的支持或认同,俄国政府有意缓和与英国在金达事件上的冲突。(俄国政府在发现无法将金达撤换的时候,也曾指示巴布罗福设法收买金达为俄国服务。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第4卷上册,16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这样,所谓“金达事件”就在英国政府的强硬态度下而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