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亚洲研究(第一辑)
张倩红主编更新时间:2025-04-27 18:15:57
最新章节:征稿启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亚洲研究》呈现亚洲文明的特色与贡献。亚洲大陆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东亚、南亚和西亚构成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三大原生文明板块。亚洲长时间作为世界文明的核心区域,诞生于东方的宗教文明、农业文明、科技文明都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本辑为第一辑,设有特稿、东南亚研究、华侨华人研究、中东研究、学界名家、学术信息、研究综述与书评七个栏目。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亚洲研究(第一辑)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张倩红主编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1860—1937)
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文化26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3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立足于空间以探究其文学文化书写,也立足于文学文化以思考其空间表达,这是传统而又历久弥新的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国内学界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本辑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为主体,兼及抗战大后方的艺术研究,主要设置“区域文化与国别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中外文学的译介文化20.5万字 - 会员
民俗学视域下的鲁迅与传统文化研究
本书从鲁迅所置身的民俗文化场域入手,以辩证的视角对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予以认真、系统地考察。着重从鬼文化意象、宗谱文化意象和水文化意象探讨鲁迅怎样借助民俗文化意象实现对个人感情和文化思想的表达;同时通过对鲁迅作品中与女性相关的民俗事象描写的梳理,探讨其文化批判、女性塑造和民俗文化三者之间的秘密贯通和彼此照应;其次通过对鲁迅笔下文化英雄形象中积极民俗文化因子的挖掘,揭示鲁迅文学世界中诗意的想文化18.3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9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9辑收文21篇,洪子诚先生特稿之外,设栏目6个。“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抗战文艺研究”“区域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是常设栏目,呈现南北学者新收获。作家专题研究栏目,特推“巴蜀作家研究·巴金”,刊发中坚新秀新成文化23万字 - 会员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南宋浙江词人群体研究
本书以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平台为切入点,将原本作为创作背景的“空间”“地方”等因素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南宋浙江词人群体活动的地域文化场、词人群体的交际网络、群体酬唱的地域面向等内容的探究,力图还原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四明、台州等地词人群体活动与创作的真实状态,揭示浙江地域文化在南宋词人群体酬唱中发挥的作用,以把握浙江地域文化对南宋词坛、明清词坛的走向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为词的发展演变提供多样文化21万字 - 会员
中国当代戏仿文化研究
本书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中的戏仿现象进行了整体与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从语言修辞、文本结构、文化视域等维度,全面、深入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代戏仿现象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质,为复杂多样的戏仿文学及戏仿文化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空间。文化19.7万字 - 会员
美国20世纪小说中的旅行叙事与文化隐喻研究
美国是一个号称“坐在车轮上的国家”,其民族的旅行情结在美国文学尤其是20世纪美国小说叙事中得到本体的反映。本书从文学发生学和文化阐释学的角度,揭示了美国20世纪作家的旅行生平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征,以文本分析的形式探讨了美国20世纪各个阶层、流派、区域和性别的小说家对旅行的表征以及这种旅行叙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文化34.8万字 - 会员
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研究
本成果结合文化史、园林史、环境史等领域的研究方法,从区域文化的整体视角出发,全面梳理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的形成、发展脉络、政治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北京空间区域的影响。三山五园是清代重要的政治文化副中心,它伴随着清王朝的兴盛而兴盛,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而衰落,三山五园的兴衰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清朝国家兴衰史。三山五园不仅直接促成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区”的形成,而且直接影响和塑造了海淀京西文化的发展,见证了文化22.5万字 - 会员
文化的力量
本书是关于改审开放前沿地带的文化实践与思考。书中用大量的案例揭示了深圳从“文化沙漠”到“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变迁,对文化改革与发展独具参考价值和理论意义,将为新时代文化逑设带来积极的启示,并将激发新的实践与探索。文化17.5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中国当代戏仿文化研究
本书对中国当代文学、文化中的戏仿现象进行了整体与系统的研究和评价。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文化研究等研究方法,从语言修辞、文本结构、文化视域等维度,全面、深入地分析和阐释了当代戏仿现象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质,为复杂多样的戏仿文学及戏仿文化研究提供新的阐释空间。文化研究19.7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3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既立足于空间以探究其文学文化书写,也立足于文学文化以思考其空间表达,这是传统而又历久弥新的研究。《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国内学界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主要平台。本辑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为主体,兼及抗战大后方的艺术研究,主要设置“区域文化与国别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海外华人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中外文学的译介文化研究20.5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14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们共享的重要研究平台。本书为该集刊的第14辑,精心选用了22篇文章,设置了7个栏目。其中,除常设的经典栏目“区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区域文化与比较文学研究”之外,特别推出的栏目有“云南文化与抗战文学研究”“巴渝文化与文化研究24.7万字 - 会员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第9辑)
《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集刊》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区域文学委员会、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积十年之功打造的学术品牌,是全国致力于区域文化与文学研究的学人共享之重要研究平台。第9辑收文21篇,洪子诚先生特稿之外,设栏目6个。“区域文化与古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抗战文艺研究”“区域文化与外国文学研究”是常设栏目,呈现南北学者新收获。作家专题研究栏目,特推“巴蜀作家研究·巴金”,刊发中坚新秀新成文化研究23万字 - 会员
唐代朝野政治与文化研究
本书主要探讨唐代朝野政治与文化发展。全书分上、下编。上编涉及初唐时代重要人物尉迟敬德、武则天与狄仁杰、姚崇事迹,以及唐朝与武周政权交替时期朝野政治演变,永泰公主与懿德太子关联问题,新出土的武氏家族后裔石刻墓志探讨等。下编首先考察唐代饮食与官场政治,涉及唐代仕宦的饮食观、唐代的献食、政事堂食、廊下食、公厨、道教徒的养生饮食,相信对当今社会会有所启示。其次论考唐代帝王巡幸文化、唐代都市佛教文化的交融与文化研究27.1万字 - 会员
《燕行录》与清代满族印记研究
本书以朝鲜燕行使记录的中国见闻为研究对象,展现异国使臣眼中的满族风貌,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到民风民俗展现的社会景观,从语言接触中满汉语言的考察,到民族融合背景下满族礼制风俗的变迁,从文化传统折射的满汉女子地位之差异到对满族女性的综合评判,燕行使都进行了细致描述。对满族群体来说,这是一次从具象到宏观的域外历史书写;对燕行使来说,这是一次不同文化之间碰撞与融合的情感表达。文化研究1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