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熊猫之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更新时间:2023-05-05 16:14:18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一部大熊猫文化文明研究的奠基之作。本书从地理、生物、政治、历史、人文等方面,将大熊猫的进化史与人类的文明史紧密联系、并行讲述。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在地球上拥有八百万年的历史。大熊猫发源于中国云南,从史前时期就与人类相伴同行,一路走来,直到今天成为人类社会中独特、珍贵的动物伙伴。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精彩讲述了人类与大熊猫这两个物种从相遇开始,就注定拥有深深羁绊的故事。在八百万年的时光里,大熊猫和人类文明渐行渐近,人类给大熊猫种群带去过威胁,又携手拯救了这一珍稀物种,使其从濒危状态中走出,将其从可触摸的实际存在变成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从古猿到能人,从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从始熊猫到小种大熊猫,从巴氏大熊猫到现生大熊猫,人类与大熊猫共同面对了自然的沧桑巨变。
品牌:现代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3-03-01 00:00:00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现代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大熊猫之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北京文化通史:先秦—金代卷
这是一部完整叙述北京地区从幽蓟远古文明到辽金时期北京文化格局确定的文化史研究专著。全书从远古时期北京周边不同文化板块与北京文化起源的关系,到秦汉及以后的魏晋十六国北朝北京地区各民族文化整合,再到辽南京、金中都北京成为全国南北文化的交融中心的文化变迁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概述。作者在北京文化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历程中,突出强调北京地区不同文化板块整合、不同民族文化融合的文化发展特征,具有独到的学术观点,是一部文化33.4万字 - 会员
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研究文萃(全4卷)
张北高原泛指河北省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四县,内蒙古正蓝旗、太仆寺旗、化德、商都四旗县在内的内蒙古高原东南部,清末民国以来俗称“坝上”。本书是研究张北高原历史文化的专题文集,内容涉及坝上的建置沿革、史迹掌故、社会状貌、风土人情、文化延脉等,多数文章属近代史研究范畴。当代及现代研究未入。所收除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图书、期刊等资料,尚有“知网”等文库的博、硕论文,一部分选自《研究动态》和当地政协文史委员会文化135万字 毁灭与重生:二战后欧洲文明的重建(理想国译丛65)
1945年,战后的欧洲满目疮痍,数千万人流离失所,重建的需要和东西欧的冲突合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欧洲各国领导人、各国际组织及知识分子群体持续思考欧洲文明的历史和未来。保罗?贝茨以“文明”的概念和话语为线索,讲述了欧洲的重建及其政治文化版图变迁的故事,呈现了另类的20世纪欧洲史。战争尚未结束,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即已成立,与其他国际救济机构和慈善工作者一道在物质和道德上重建欧洲。为恢复国际司法秩序文化31.8万字- 会员
首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译介活动研究
本书聚焦于首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译介活动,以译者、译事、译作和译论为线索对其进行描写性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供史料、还原历史语境,对这些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解析与评价,挖掘其在中国翻译史、中国革命史乃至民族救亡史中的积极意义。本书适合翻译专业学生,以及对中国翻译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文化16.6万字 - 会员
文艺复兴:现代文明的晨光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是文学与艺术的复兴,也是古希腊文明的复兴。文明的所有主要领域,即文学、艺术、科学等,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诞生了众多巨人与巨作。这些巨人与巨作,如永恒星辰,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自文艺复兴之后,世界文化的发展可谓如江河湖海,汹涌澎湃,滔滔不绝,直至今天。文化14.1万字 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国影响
17—18世纪,当“中国风”吹到欧洲,“中国”便成了欧洲人关注的焦点。孔子及儒家经典被引入欧洲,孔子被称为“哲学家”,儒学被称为“哲学”。欧洲人这才发现,中国人除了有丝、瓷、茶,还有欧洲人所说的那种“哲学”。随着理性的上升,“哲学”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理性取代神性、取代宗教,而与神学平起平坐了。不仅如此,“哲学”还赋予国家绝对精神,使得国家观念成为绝对精神的集中反映。作为国家主义的代表,孔子的历史地文化19.6万字- 会员
华夏日常生活史
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项进行了梳理和呈现,全景式展现中国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递图景。透过古人的日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根,理解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变迁,带我们理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气质是如何塑造的。文化19.9万字 - 会员
徽学(第13辑)
《徽学》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学术集刊,主要刊发海内外高水平徽学研究成果。本刊注重徽学研究的原创性成果,讲求学术性、理论性、前沿性,开设“文献与文书”“宗族与社会”“徽商与经济”“学术与文化”“理论与综述”“比较及其他”等专栏。本书为第十三辑,共19篇文章,文章多数为与徽学研究有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以及安徽省重点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文化22.2万字 - 会员
无陂不成镇(全二册)
这是第一部解读“无陂不成镇”现象的文化“史记”。作者以散文的笔触,既将“无陂不成镇”放在北纬30。的文明坐标上解读,结合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融发展过程,揭示其“楚风豫韵”的文化特征,又从《诗经》《楚辞》《史记》等中华文化经典中,查证“无陂不成镇”含义的衍变与方言源头。同时,以考古成果、方志、家乘等多重证据支撑,传承开新,探寻“无陂不成镇”的当代价值。真可谓“一头连着古老的楚魂,一头通向生机勃勃的文化49.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