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个人破产法的中国构建:基于比较法研究的探索
陈科杰更新时间:2022-07-28 11:40:43
最新章节:二、民事责任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破产是市场经济在优胜劣汰规律下必然发生的社会现象。在我国《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的13余年间,破产制度已经助力众多企业顺利退出市场。但由于企业的责任最终要落实到经营者身上,消费型主体债务危机也在信贷繁荣发展的近年不断显现,个人破产制度的构建逐渐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和诸多学者的重视。2019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中提出“研究推动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同年6月22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方案》中也指出,应当建立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便利、高效、有序的退出制度。在此背景下,本书对个人破产制度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理论成果,结合我国个人债务清理制度试点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个人破产制度立法的相关构想,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制度构建作一些探索和尝试。
品牌:法制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1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法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个人破产法的中国构建:基于比较法研究的探索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陈科杰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清华法治论衡(第29辑):法律是一部历史机器
卢曼是德国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也是当代法律系统论的奠基人。卢曼的法律系统论宏大、抽象、严密,奇崛之论众多,对德国乃至其他国家的法律研究都产生了持续而深刻的影响。同时,卢曼理论融合了西方学术界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颇具后人类色彩,这使其论断在科技革命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本书围绕系统论法学展开深入讨论,集中关注卢曼法律系统论的基础理论和概念,同时探讨了法律自主性、法律系统与政治、金融法律27.1万字 - 会员
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
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司法判决的形成受到政治、社会、法律、文化与价值观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完美的司法判决应当充分考量各种社会要素。司法裁判能否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取决于它能否回应并引导社会的真正需求。完全恪守程序,并将实体法采用三段论式的方法适用到具体案件,并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法律20.1万字 - 会员
临界: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法变迁
人工智能、区块链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刻塑造着当代社会,全球法正在发生范式意义的演变。法律和科技的关系经历重大转变。社会沟通的信息化、知识化与数据化,为法律的代码化、算法化和学习化转型提供了条件。全球数字寡头在新型法律平台重构并主导信息的生产与分配过程,商业、权力与技术形成复杂纠葛,进而带来一系列潜在风险。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必须调整法律战略思维,在法律部门重构、群体利益平衡、全球规则主导三个层法律16.2万字 - 会员
固守与创新:中国军事法学理论的形构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术史的研究方法,分专题回顾并反思了中国军事法学理论发展的形式、形成过程、结构以及构造演进。以发展的视角,把握军事法学理论形构的基本特征:固守与创新。本书对军事法学理论形构的总结是:军事法学是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学,其借助传统部门法理论,建构了一个类似于“全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其他部门法学理论所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的,凸显了军事法理论体系自身的特色。军事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法律26.3万字 正义的刻度: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法律25.2万字- 会员
中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
针对中国目前食品分散化生产的国情,考虑从流通环节打击和治理食品安全应更为有效。为规范食品销售市场,加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治理力度,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树立正确的标准和形象。本书首先分别介绍食品流通领域和食品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现状,其次分析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困境,具体研究食品经营者、食品市场经营者、餐饮经营者小作坊、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困境,再次分析我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法律制裁法律13.8万字 - 会员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法律规制研究
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如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法律问题。作者从介绍隐性债务的含义及引起的风险入手,通过剖析产生隐性债务风险的根本原因,总结我国地方政府在隐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探讨穿透式监管理论和系统性防化思维,提出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防范化解的完善建议。法律9.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