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在线阅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80/43603780/b_43603780.jpg)
会员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
周仲瑛 金妙文主编更新时间:2022-04-24 11:42:24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属于中医学瘟疫范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病率、病死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当时江苏属于高发区。江苏省卫生厅及防疫部门领导高度重视,为加强中医药在防治出血热中的作用,1982年抽调周仲瑛教授参加出血热防治工作。周仲瑛教授带领团队共同战斗在出血热防治工作第一线,倡议将出血热中医病名确定为“疫斑热”,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新理论、新治疗方药,如病理中心在气营,重点为营血,并提出“三实一虚”(热毒、瘀毒、火毒与阴津耗伤),到气就可气营两清;针对出血热各个病期,提出相应的治法方药,分别采用清气凉营、开闭固脱、泻下通瘀、凉血化瘀、滋阴生津和补肾固摄等治法,研制相应的科研用药,并制订了出血热诊疗常规及护理常规。周仲瑛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治疗出血热127例,病死率降至1.11%,明显低于其他疗法,其成果先后荣获多种奖励。本书详细介绍了周仲瑛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救治出血热全过程及治疗外感高热的经验,可供从事中西及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教学各类专业人员参考。
品牌:人卫社
上架时间:2020-09-01 00:0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人卫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三、伤寒型
- 二、湿热型
- 一、温热型
- 第二章 1990年南昌全国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学术研讨会记札
- 参考文献
- 二、明确提出流行性出血热即为仲景所论“伤寒”
- 一、仝小林教授参与流行性出血热的救治实践与研究
- 第一章 仝小林教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与研究
- 附篇
周仲瑛 金妙文主编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任之堂脉学传心录:从入门到应诊的中医通关之战
本书是以任之堂讲课提纲为写作蓝本,以中医学子在任之堂求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作为重点叙述,把“由脉把出病机,由病机写出治法,由治法处方选药”这一系列完整辨证过程奉献给读者。并在听课笔录手稿和录音整理的基础上予以编排润色,故写作风格是原汁原味的讲课形式。本书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语言白话,通俗易懂,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医学19.6万字 - 会员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4版)
这次修订,较第三版增加了白头翁汤、大半夏汤、大建中汤、茯苓饮、枳实薤白桂枝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续命汤、温脾汤等8首经方以及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3首后世名方,还增添了个人经验方三黄四逆汤1首。全书共收录91余首常用经方和15首附录方。作为本次修订的特色,是增加了776项循证研究的结果。临证经验与循证医学是医学的科学要求和发展动力,与循证医学结合是经方医学的优势。本书推荐适应症均标明循证医医学10.4万字 - 会员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本书由“中医复兴之父”,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的第二位医中圣人彭子益所著。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本次点校,以中国国家图书馆1947年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为底本。原书为5册,第1册收“原理上篇”、“古方上篇”、“温医学22万字 - 会员
针灸学泰斗周楣声家传针法精华(共三册)
周楣声,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被国务院确认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并获得全国名老中医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周楣声教授书中对针灸学派的理论和技法做了重要阐述,撷取历代针灸文献之精华,贯串周氏四世传习之心得,不仅为针法之结晶,而且有所补充和发展。运用中医理论研究经络学说,通过对脉象分类与各种脉象病理基础的探讨,把抽象概念的中医论脉方式,推向具体。医学52.7万字 - 会员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名师讲稿精要系列)
本讲稿从高等中医院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取和细化重要知识点;对重要知识点深入阐述,力求讲明讲透。此外,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注重其科学性及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和提高理论运用能力为导向,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为了明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本讲稿主要是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气医学16.6万字 - 会员
经方方证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全套教材深入浅出,医学18万字 - 会员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第2版)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医学42.1万字 - 会员
韦氏微创针法风湿病诊疗学(名医特色疗法丛书)
韦氏微创针法风湿病诊疗学阐述了中医学经筋理论的概念、分布规律、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及其在痹证(风湿病)中的应用等内容。针对常见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和常规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在基于中医经筋理论建立的现代经筋微创疗法及其诊疗体系框架下,重点介绍了韦氏微创针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军事训练伤及常见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医学18.7万字 - 会员
临床针灸反射学(修订版)
本书应用反射学的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提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并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37年来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固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疗效的途径,故它不仅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人员的高级医学63.4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癌症的中医论治思路和临床实践
本书是中医肿瘤专家集临床、教学、科研近40年之经验结晶。主要介绍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独特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体会。本书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肿瘤的近万篇文献,提出中医治疗肿瘤的新思维,即中医药可以治疗肿瘤、中医药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补充和替代、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盲点就是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和优势。对中医肿瘤专家的临床诊治精要即临证思路、方法及用药经验等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以指导临床。本书所选的近百份中医33.7万字 - 会员
中医诊断百日通
本书内容包括中医四诊诊法、辨证论治方法、诊断方法和病案等几个方面,按十五周、五个阶段安排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中医诊断学相关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本书各章节重点知识附有总结图表,脉诊和舌诊配有图片,每单元内容后配有自测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以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辨证论治要点和临证诊治要诀,在今后的中医诊断学习中渐入佳境。本书适用于中医、中西中医8.7万字 - 会员
中医眼科优势病种诊治精要
这是一本中医岐黄学者、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眼科临床38年的经验专著,将其对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多年积累完美呈现给作者。其社会效果体现于:全文围绕眼科疑难性内眼病、外眼病,首次将中医传统特色与中西医协同诊疗经验融会贯通,既具图文并茂的疗效展示又具中医理论指导的解析说明。实为一本集中医传统性、共识性、客观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当代“医案”,对读者极具可读性、可学性。中医29.9万字 - 会员
香药与温病:明清文献中芳香药物防治温病研究
从历史角度窥探,温病的防治从未离开过芳香药,特别是预防方面,使用大量芳香药物以到达扶正气、避邪秽之功。但鲜有医家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出发点,研究芳香药物在温病辨证论治及预防的应用规律及药用价值。甚至在每一版的《温病学》教材中对该部分的内容的论述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理论离不开实践,实践更加离不开理论,知行合一方为最优。本书从明清时期文献整理和理论探究角度,系统、完整归纳从卫气营血辨证方面,芳香药物在中医11.7万字 - 会员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肿瘤疾病分册
花宝金编写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肿瘤疾病分册)》涵盖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肾癌、癌性疼痛等10个病种.各病种均由中医肿瘤界著名专家学者负责编写,对各病种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释义,反映了中医治疗肿瘤的先进理念和最新成果,对《指南》的应用要点、注意事项做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在本分册编写过程中,秉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医6.3万字 - 会员
何鸿舫医案及墨迹校评(何氏二十八世医著新编)
何氏名医辈出,累世传承,何鸿舫是其中之出类拔萃者,他医道精湛,擅长书法,留下的众多方笺,既是医案,又是艺术隗宝,受到人们的争相追索和珍藏,亦是深入研究的宝贵资料。本书以此为旨,将何鸿舫的相关资料作一较完整的疏理、展示、校注、评析,以冀更好地传承、发扬、光大。中医13.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