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宋冰编著更新时间:2021-11-29 10:45:16
最新章节:致谢开会员,本书8折购 >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加剧了社会撕裂、政治纷争、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情绪。不同政治理念、治理框架和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之间的比较、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体和学术、政策期刊。然而,值此全人类共同面临大危机之际,我们是否应该更深层次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形成和助推这种生存状态的理念与制度。鉴于此,中外哲学家都呼吁来一场“形而上学大流行”,以唤起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让思想获得集体免疫”。针对当下人类面临的困境,本书的作者试图回到哲学原点,重新反思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人的本质、人与其他存在形式的关系、高科技之于人类的意义等。托比·李思深刻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提出我们并非生活在人类世,而是一直生活在微生物世。
品牌:中信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11-01 00:00: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信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走出人类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致谢
- 07 “冠状病毒经”:佛教反思大流行病中另有合理的人类生活之道
- 06 道的时刻:全球性大流行病时期的无奈、乐与柔韧
- 05 病毒时刻:无处幸免和苦难之问
- 04 “生生”观与共生思想:契合天地人的哲学?
- 03 从新冠肺炎疫情反思高科技崇拜
- 02 疫情之后,人类社会向哪里去?
- 01 从人类世到微生物世
- 序言 走出人类的错位与迷惑
- 图片
宋冰编著
主页
最新上架
- 会员
宋代巴蜀名儒孝道思想研究
本书以“孝道思想”为研究核心,将众多宋代巴蜀名儒、家族集中进行考察,从各种历史文献中挖掘宋代巴蜀孝道思想相关内容,以探求宋代巴蜀思想文化中的德孝特征和宋代巴蜀孝道思想的个体特征,进一步丰富巴蜀文化的深刻内涵。哲学18.8万字 - 会员
论爱与生命意义:一项分析伦理学研究
关于爱和生命意义的议题,经常沦为心灵鸡汤类书籍的消费对象,本书试图对其进行严肃的哲学探究。基于对当代分析伦理学相关研究的批评和发展,本书提出一种“爱的共情”的爱的理论,并论证爱的价值构成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希望本书在推进相关研究的同时,为当代人思考对自身实践生活至关重要的价值,提供一些助益。哲学12.5万字 - 会员
向死而善:“死亡之思”的伦理学考察
本书从死亡之思的缘起、死亡之思的表达、死亡镜像与生命之美、死亡真相与理性认识、死亡信仰与终极祈愿、向死而善的逻辑、向死而善的理念及启示等方面,探讨了“向死而善”在“死亡之思”中的伦理学意义及其在生死教育中的实践价值。哲学20.3万字 - 会员
商业广告伦理构建
本书以伦理学为视角和理论基础,以商业广告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广告的本质属性、社会功能及其伦理意义;从广告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伦理责任入手,阐释了不同广告行为主体对广告伦理的影响,并深入解析了广告伦理缺失的种种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道义论理论基础上对广告的伦理规范提出了若干个广告伦理原则;最后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探讨了广告伦理的实现途径,为商业广告伦理学科体系构建提供了一些独特的分析视角和富有建哲学17.2万字 - 会员
结婚与道德
究竟什么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著名哲学家罗素认为人类的婚姻与性道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上,关于性的知识一直是禁忌或处于灰暗地带。罗素主张让年轻人获得健康、正面的性教育,从而使他们对婚姻与爱情有一个严肃认真的态度。他认为幸福的婚姻应满足一些条件,比如夫妻双方都感受到完全的平等、不干涉彼此的自由、身心完美地融合、价值观相似……关于爱情、性、婚姻、家庭、试婚、离婚哲学11.2万字 - 会员
启蒙与理性:西方近代早期人性论的嬗变
本书梳理了人性理论在西方早期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探究各种人性理论背后的形而上学基础,揭示其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理论意义,思考和评价其得失。本书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入手,探讨近代人性论形成的主要动因以及转变的契机;通过对自然法理论、早期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性论的探讨,阐释了近代人性论的出发点、理论架构、基本内容、特征以及演变过程。哲学38.1万字 - 会员
应用伦理研究(第4辑)
《应用伦理研究》为西南大学道德哲学与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合办的学术集刊。该集刊前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的《中国应用伦理学》。该集刊致力于推进道德哲学基础、中国道德哲学、外国道德哲学、应用伦理学研究和特色伦理话题的研究。本辑有五个栏目: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应用伦理学、书评,共18篇文章。哲学16.3万字 - 会员
伦理与文明(第7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分为五个部分,既有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西方现代伦理思想、儒家道家思想等基础理论的分析,也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等实践的探索,对于深入探究中西方的伦理学基础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现实哲学14.6万字 - 会员
日本近代公德的流变研究
本书在对日本近代关于“公德”的政令文件、学界研究资料等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并研究了日本近代公德的流变根据,厘清了日本近代公德水平快速提升的学术理论依据及实践经验,为更好地理解我国近代哲学家的道德论,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对于我国的公德建设也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哲学13.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