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正蒙释 正蒙辑释
更新时间:2021-04-02 14:57:28
最新章节:乾稱篇第十七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正蒙释》是明代高攀龙《正蒙集注》和徐必达《正蒙发明》的合刻本,在《正蒙》注解本中别具特色,且二书相辅相成,可互相补充、发明,较好地继承与发展了张载哲学思想的精髓。《正蒙释》并非二书的简单相加,徐必达编订《正蒙释》时,把《正蒙发明》中与《正蒙集注》相同的注解删去,独有的注解保留,把《正蒙发明》和《正蒙集注》中不同的但相比较不准确的注解删除,能够互补的保留。经徐必达编订后,《正蒙释》中的《正蒙集注》基本保持原貌,《正蒙发明》则更加严整精练,且与《正蒙集注》的思想得以高度一致。从思想内容上看,以程朱哲学思想解《正蒙》、确立气的行上本体意涵进而批评佛老、注重修养工夫是《正蒙释》的重要特点。此书以国图藏明万历本为底本,以清初平江蔡方炳本为对校本,以清《性理四书注释》本为参校本。书后“附录”,包括高攀龙碑传资料九篇、徐必达传记五篇以及《正蒙释》提要一篇。《正蒙辑释》是清代华希闵所撰,是研究张载《正蒙》及华希闵本人思想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已有一定的影响。《正蒙辑释》是在高攀龙《正蒙集注》、徐必达《正蒙发明》的基础上,以朱子学为主要立场注释《正蒙》的著作。在清初尊朱熹黜王阳明的学术氛围中,华希闵的注释虽体现出强烈的程朱理学色彩,但他并没有完全否定王阳明及其学说,这在当时是相当理智且可贵的。《正蒙辑释》以“闵按”的形式,阐释了《正蒙》每篇全旨及篇文段意,其中所论及的太虚本体论、心性论、工夫论等,都体现了华希闵的独到理解。本书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康熙刻本《性理四书注释》中的《正蒙辑释》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王植《正蒙初义》为参校本。
上架时间:2020-11-16 00:00:00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正蒙释 正蒙辑释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最新上架
- 会员
清物十志:文人之物的意义世界(精装版)
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哲学26.8万字 - 会员
四书释讲:文明全景中跨语境理解儒学
本书试图在文明全景中深度解读“四书”。文明全景视野包含两个基本面:一是从世界文明的进程来审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变迁,二是从神圣文明与世俗文明的整体来把握每一次时代变迁的特点。据此,本书聚焦于三个时代语境的互动:先秦语境、宋代语境和现代语境之间的差异及其在转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力图在文明全景中打通古今语境,与经典对话,实现与古圣先贤的倾心交谈,由现代的处境体会他们的选择的深层用心,并从他们的视角透视哲学55.8万字 - 会员
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
本书从儒家哲学的角度,对安乐哲的主要论著和译著进行了系统梳理,概括出其哲学立场、理论来源和思想特点,并采取中西方哲学比较方法,对其提出的创造性、开放性、独特性哲学理论,如“孟子人性论”“儒家角色伦理学”“儒家民主主义”“礼仪与权利的辩证”等做出客观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指出安乐哲儒家哲学在中西方文明发展中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提出一些理论构想。本书是目前国内系统研究安哲学17.9万字 - 会员
先秦儒学正义思想研究
本书在吸收西方有关正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先秦儒家的政治正义、道德正义、精神正义等进行分层论述,是借鉴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诠释的一种尝试。作者对先秦儒家正义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在精神正义、道德正义、政治正义三者中,精神正义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引领道德正义和政治正义。在先秦时期,以伦理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礼制统合精神、道德、政治而成了规定人们全部生活的伦理正义。哲学34.6万字 - 会员
儒家廉德思想研究
“廉”是中华传统伦理的重要范畴,也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何为廉”“为何廉”及“何以廉”问题上,儒家思想中有系统的阐释。本书试从多个维度,对儒家廉德思想进行系统研究与学理阐释,认为,儒家廉德思想理论大厦是建构在天人合一,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公私、义利、理欲之辨等基础之上,通过俭、耻、孝等具体伦理德目体现出来,并主要依靠自我修身、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和法律惩治等路径实现廉德之养成的,积极借鉴哲学17万字 - 会员
乾嘉儒学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
长期以来,清代有学术无思想,有思想无哲学,有哲学但很粗浅等看法似乎已成学界定论。本书是重新审视这些似是而非之定见的一部力作。作者通过在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和新文化史多元写作方法之间自如切换,多维立体地勾勒了乾嘉儒学声音低沉的义理建构与思想论争,以此呈现出乾嘉儒学生动丰赡的另一面。第一编侧重于哲学思想,通过重点梳理戴震“道赅理气”的新道论、“血气心知”的人性论和“以情絜情”的伦理学,揭示乾嘉儒学的哲学35.6万字 - 会员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是在语言关闭的缄默中,转向静的深度体证,具有渊与根两个特征,集约表达为“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诗意表达为“氤氲一气似初春”。本书从孔子观周见金人“三缄其口”开始,以方以智证成太极丸春结束,选取颜回、言偃、扬雄、周敦颐、朱熹、杨简、文天祥、王阳明及其后学胡直与万廷言、刘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传》、庄子、屈原四个先秦流派的展开与互动,围绕罕言与雅言、深静与真动、冲然与哲学46.1万字 - 会员
韩愈经学考
历史上,韩愈以其文学成就彪炳史册。事实上除了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韩愈也是唐代乃至中国儒学发展史上贡献卓著的经学大师。本书主要研究、考订、梳理韩愈对《诗》《书》《礼》《易》《春秋》《孟子》《论语》等经书的理解与运用,分析体会韩愈著作中对上述经书采纳引用时所折射出的经学思想,使其系统全面地展现于世人面前。这对韩愈研究、儒学研究和经学史研究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哲学33.5万字 - 会员
性情与体用:李翱哲学与中国人性论转向
李翱哲学影响儒家思想发展的全局,是汉唐儒学向宋明理学过渡的津梁,其不仅关涉心性结构的创新,还深刻影响到儒家新思维方式的形成。本书全面研究了李翱的哲学思想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史、军事等方面的影响,以中国古代人性论的精神转向为核心,阐述了李翱哲学在儒家人性论转折中的分水岭作用,分析了其对宋代“心统性情”说和性二元论的重要影响;从法象思维、体用论、理一分殊发展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性与情之间双重关系的发展哲学29.1万字